毛澤東的這個講話,實際上是對政治局整風會議關于黨的歷史問題討論的總結。這個講話糾正了會議過程中的偏差,與會同志表示擁護,犯過錯誤的同志解除了思想包袱,未犯錯誤的同志對一些歷史問題有了正確看法。隨后,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大會上進一步明確了研究歷史經(jīng)驗的正確態(tài)度。他強調:既要使干部對于黨內歷史問題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又要對于歷史上犯過錯誤的同志在作結論時取寬大方針;不要著重于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著重于當時環(huán)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對于人的處理取慎重態(tài)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傷害同志;對于任何問題取分析態(tài)度,不要否定一切,盡量避免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 ?/p>
從1944年5月21日開始,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舉行。在全會上正式地通過了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于黨內歷史問題的上述意見,并形成了決議文字。至此,從1941年9月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始的中央領導層的整風運動結束,同時也宣告從1941年毛澤東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提出的全黨整風運動,歷經(jīng)三年,最終以形成全黨的空前團結而畫上句號?! ?/p>
四、延安整風運動的歷史功績
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在世界政黨史上絕無僅有。它盡管只有3年時間,但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9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偉大意義。具體來說,它至少有五大歷史功績?! ?/p>
第一,它空前地提高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劉少奇在中央整風學習前夕指出:“中國黨有一個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yǎng)是不夠的,是比較幼稚的。因此,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是在指導上的幼稚與錯誤而引起全黨或重要部分的失敗,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敗。直至現(xiàn)在,缺乏理論這個弱點,仍未完全克服(雖然黨內少數(shù)同志特別中央的同志是有了對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一理解)。因此,現(xiàn)在提倡黨內的理論學習,就成為十分必要。”【《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0頁】毛澤東在長征到延安后即認識到這個問題。一方面他個人發(fā)憤苦讀;另一方面有如前述,號召全黨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習,把黨變成一個大學校。為了解決理論脫離實際的缺點,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與方法來認識中國革命問題,便發(fā)動整風運動,在全黨范圍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結合研究現(xiàn)實實際和黨的歷史學習理論。他在整風準備動員時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要與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我們一定要借“箭”,“箭”就是馬列主義,過去光讀書本,孤立地學習,脫離實際,無法懂得馬列主義?!緟⒁姟度五鰰r傳》(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588頁】
當時在延安參加整風學習的干部有1萬多人,以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主成立的高級學習組,最初是100多人,后來擴大到250到300人。全國各地的高級學習組由中央管理和指導,延安的高級學習組由政治局和中宣部負責。通過整風運動,許多過去沒有讀過馬列本本的干部包括高中級干部,這次集中地認真地讀了中央規(guī)定的理論書籍;過去讀過馬列本本的一些領導干部,這次懂得了怎樣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與方法來認識中國革命問題。因此,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的飛躍。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曾說:從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延安整風運動對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起了決定性作用?! ?/p>
第二,它基本弄清了黨的歷史問題的路線是非,使全黨對過去的發(fā)展歷程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初步地達到了思想的統(tǒng)一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偉大轉折,但是囿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只解決了軍事領導權,沒有解決思想政治路線問題??箲?zhàn)開始后,也顧不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過去路線錯誤的流毒一直存在,影響黨的正確路線和方針的貫徹執(zhí)行,在部分地區(qū)使革命事業(yè)遭受不應有的損失;而且過去犯過路線錯誤的領導人,如王明還自視一貫正確,不斷發(fā)表文章和出版舊著宣傳錯誤觀點,造成黨內思想混亂。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已批評了他的右傾錯誤,但1939年5月,他撰寫《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諸問題》,繼續(xù)宣傳“一切經(jīng)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6月,又撰文宣揚1938年他在武漢時寫的《三月政治局會議的總結》等文中的錯誤方針。1940年3月,他還把在六屆四中全會前后為奪取黨中央領導權制造輿論而出版過的《為中共更加布爾塞維克化而斗爭》小冊子重新出版,將其當做“學習黨的建設和中共歷史”的材料,讓對黨的歷史發(fā)展還不十分了解的“成千累萬的新干部新黨員”學習。因為當時中央準備在1941年上半年召開七大,他又在制造輿論,搶占先機,奪取“制高點”。
因此,怎樣看待黨的歷史發(fā)展,怎樣認識遵義會議前的路線問題,就成為在全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需要認真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了三套歷史文獻:一是1941年編輯了《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二是1942年初編輯了《六大以前——黨的歷史材料》的黨史資料書;三是在前兩本的基礎上選編出《兩條路線》的專題學習材料。喬木到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開始就是編《六大以來》。他自始至終參加了3本書的編輯。這3本書出版后,在黨內產(chǎn)生巨大反響。一方面,許多同志了解了黨的歷史的一些基本情況,對一些不清楚的歷史爭論恍然大悟,明白了蘇維埃運動后期黨的領導機關向全黨發(fā)布過許多“左”的訓令、決議等,認識到蘇維埃運動后期黨的領導機關確實存在一條錯誤的路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犯錯誤的同志回憶那段歷史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改正錯誤,個別原先不承認犯了路線錯誤的同志在大量歷史材料面前,也放棄了自己的觀點,承認了錯誤。1943年10月,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說:六大黨書一出,許多同志解除了武裝。楊尚昆回憶看了那些材料說:“系統(tǒng)地讀了‘黨書’,有一個鮮明的比較,才開始認識到什么是正確路線,什么是錯誤路線;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什么是教條主義。‘黨書’在延安整風中確實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是犀利的武器。”【《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09頁】
延安整風運動,特別是中央以兩次“九月會議”為代表的整風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檢討過去中央的路線是非,使全黨特別是高級干部對于黨的歷史問題達成了共識。它的主要結晶就是形成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喬木參加了這個決議的起草、討論、修改和最后的審定工作。這個決議在簡明概要地敘述了自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之后,通過同毛澤東的政策主張相比較的分析,全面詳盡地闡述了歷次“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xiàn)和造成的嚴重危害,并著重說明了產(chǎn)生“左”傾錯誤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決議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沒有講教條主義宗派和經(jīng)驗主義宗派問題,沒有講犯錯誤者的品質問題,沒有講“左”傾路線造成白區(qū)損失100%、蘇區(qū)損失90%的問題,也沒有講抗戰(zhàn)以來的歷史是非問題,目的是團結全黨抗日建國。毛澤東說:這些不講,至多是缺點;講得過分,講得不對,卻會成為錯誤。遵義會議、六中全會采用了這個方針,這次還堅持這個態(tài)度,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 ?/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