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國總統阿伯拉罕·林肯[17]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閣下:
我們?yōu)槟源蠖鄶灯痹俣犬斶x向美國人民表示祝賀。
如果說您在第一次當選時的適中的口號是反抗奴隸主的權勢,那末您在第二次當選時的勝利的戰(zhàn)斗號召則是:消滅奴隸制!
自從巨大的搏斗在美國一展開,歐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覺到他們階級的命運是同星條旗連在一起的。難道引出這段壯烈史詩的領土之爭,不正是要決定,那遼闊無垠的處女地是應當由移民的勞動來享用,還是應當遭受奴隸監(jiān)工的蹂躪嗎?
當30萬奴隸主的寡頭政權敢于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把“奴隸制”這個詞寫在武裝叛亂的旗幟上的時候,當大約一百年前最先產生了偉大的民主共和國思想的地方,在宣布了第一個人權宣言[18]和最先推動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革命的地方,反革命接連不斷地炫耀它已經取消了“舊憲法確立時代的種種觀念”,聲稱“奴隸制是仁慈的制度,確實是解決勞資關系這一重大問題的老辦法”,并無恥地宣布人身所有制是“新大廈的基石”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歐洲的工人階級立即了解到(甚至在上層階級為南部同盟派上流人士進行的狂熱袒護向工人階級發(fā)出了可怕的警號以前就已經了解到),奴隸主的叛亂將是一次財產對勞動所進行的普遍的十字軍征討的信號,在大西洋彼岸進行的這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關系著勞動者的命運,關系著他們對未來的期望,甚至關系著他們已經獲得的果實。因此,工人階級到處耐心忍受著棉業(yè)危機[19]帶給他們的困苦,激烈反對有產者當局竭力想采取的有利于奴隸占有制的干涉行動,——而在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里,工人階級為了正義的事業(yè)已經獻出了自己的鮮血。
只要作為北部的真正政治力量的工人竟容許奴隸制玷污自己的共和國,只要他們在那些不問是否同意就被買賣的黑人面前夸耀白人工人享有自己出賣自己和自己選擇主人的高貴特權,那他們就既不能取得真正的勞動自由,也不能支援他們歐洲兄弟的解放斗爭;不過,這種進步道路上的障礙現在已被內戰(zhàn)的血浪掃蕩干凈了。
歐洲的工人堅信,正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開創(chuàng)了資產階級取勝的新紀元一樣,美國反對奴隸制的戰(zhàn)爭將開創(chuàng)工人階級取勝的新紀元。他們認為,由工人階級忠誠的兒子阿伯拉罕·林肯來領導自己國家進行解放被奴役種族和改造社會制度的史無先例的戰(zhàn)斗,是即將到來的時代的先聲。
中央委員會代表國際工人協會簽署:
勒·呂貝——法國通訊書記;累布欽斯基(波蘭);艾米爾·霍爾托普(波蘭);讓·巴·博凱;海·榮克——瑞士通訊書記;莫里索;喬治·威·威勒爾;茹·德努阿爾;P.博爾達日;勒魯;塔朗迪埃;茹爾登;杜邦;羅·格雷;多·拉馬;塞塔奇;F.索魯斯特里;P.阿耳多夫蘭迪;G.班尼亞加蒂;朱·方塔納——意大利通訊書記;喬·雷克;詹·巴克萊;喬·豪威耳;約·奧斯本;J.D.斯坦斯比;約·格羅斯密斯;格·??羲?;弗里德里希·列斯納;沃爾弗;卡·考布;享利希·博勒特;路德維希·奧托;N.P.漢森(丹麥);卡爾·普芬德;格奧爾格·羅赫納;彼得·彼得遜;卡爾·馬克思——德國通訊書記;亞·迪克;魯·沃爾弗;J.惠特洛克;詹·卡特;W.摩爾根;威廉·德爾;約翰·韋斯頓;彼得·福克斯;羅伯特·肖;約翰·朗梅德;羅伯特·亨利·賽德;威廉·沃爾利;布萊克莫爾;羅·哈特威耳;W.皮琴;本·魯克拉夫特;約·奈阿斯;
喬·奧哲爾——委員會主席;
威廉·朗·克里默——名譽總書記
馬克思寫于1864年11月22日和29日之間
載于1865年1月7日“蜂房報”第169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是按賀信原稿譯的,并根據“蜂房報”校對過
注釋:
[17]致美國總統阿·林肯的公開信是卡·馬克思于1864年11月22日和29日之間寫成的。11月22日總委員會根據委員迪克和豪威耳的建議決定致函林肯、祝賀他再度當選總統。
起草賀信的工作曾委托給本來為制定協會的綱領性文件而選出的委員會(見注1)。這個委員會在綱領性文件批準之后成為總委員會的常設執(zhí)行機關,記錄簿里稱它為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或小委員會(Subcommittee);它由下列人員組成:總委員會主席(直到1867年洛桑代表大會廢除這個職位為止)、總書記、財務委員和各國通訊書記。馬克思通過常務委員會領導了總委員會的日常工作,他作為德國通訊書記,是常務委員會的委員。
馬克思起草的公開信得到常務委員會的贊同,1864年11月29日經總委員會一致批準,并通過美國駐倫敦公使亞當斯轉交林肯總統。1865年1月28日總委員會收到以林肯的名義寄來的回信,該信于1月31日在總委員會會議上宣讀,并刊登在1865年2月6日的“泰晤士報”上。正如馬克思在1865年2月寫給威·李卜克內西的信中指出的那樣,林肯在給他收到的各種團體的賀信的回信中,只有給國際工人協會的回信“不是單純從形式上證明他已收到了賀信”。
致林肯的公開信首先發(fā)表在1864年12月23日的英國報紙“每日新聞”上,隨后又發(fā)表在1864年12月25日“雷諾新聞”第750號和1865年1月7日“蜂房報”第169號,以及一些德國報紙上——1864年12月30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3號附刊、1865年1月5日“柏林改革報”第4號和1865年1月7日“海爾曼”周報第314號上。
俄譯文是按寄給林肯的有總委員會全體委員親筆簽名的賀信手稿譯的,并根據“蜂房報”校對過。——第20頁。
[18]這里指的是1776年7月4日英國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費拉得爾菲亞召開的大會上所通過的“獨立宣言”,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立獨立的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在這個文獻中表述了這樣一些資產階級民主的原則,如個人自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主權的原則,等等。當時,當封建專制制度還統治著歐洲的時候,這些原則的宣布給歐洲革命的民主運動、特別是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很大。但是美國的資產階級和大土地所有者從一開始就破壞了宣言中宣布的民主權利,他們把人民群眾排除于政治生活之外,并把剝奪了占共和國居民很大部分的黑人的基本人權的奴隸制度保存了下來。——第20頁。
[19]造成棉業(yè)危機的原因是,由于美國內戰(zhàn)期間北軍艦隊封鎖了南部的各個蓄奴州,使得來自美洲的棉花供應中斷。棉荒發(fā)生在生產過剩危機的前夜,并同它交織在一起。歐洲大部分棉紡織工業(yè)陷于癱瘓,這嚴重地影響到工人的狀況。1862年間,英國3/5的紗錠和織布機停工,75%以上的棉紡織業(yè)工人接連兩三年陷于全失業(yè)或半失業(yè)的狀態(tài)。工人的貧困由于六十年代初期歐洲歉收而益形加重,歐洲的許多城市發(fā)生了真正的饑荒。然而,歐洲的無產階級不顧一切艱難困苦,仍然堅決地援助了美國北部各州。——第21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