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軍人的統(tǒng)治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1858年2月22日于巴黎
“獵獅能手熱拉爾什么時候將被任命為國民教育大臣呢?”自從因出征多布魯甲而揚名[297]的埃斯潘納斯將軍被任命為內務和公安大臣以來,這就成了巴黎郊外爭相傳問的一句時髦話。大家都知道,在俄國,一個騎兵將軍可以主持正教行政總署。既然法國已完全成為御用軍人的領地,為什么埃斯潘納斯不可以主持法國的內務部呢?波拿巴借著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協調現象毫不隱諱地宣布了雪亮軍刀的統(tǒng)治,想使法國清楚地認識到,帝國的統(tǒng)治所依靠的不是人民的意志,而是60萬軍隊。于是就有了各團團長摹仿土伊勒里宮提供的范本而擬定的御用軍人宣言——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談所謂“人民的意志”的宣言;于是就把法國劃分為五個帕沙轄區(qū);于是就使內務部變成了軍隊的附庸。然而變化并不到此為止。據說,約有60名省長將被辭退,其中大部分將由軍人接任。省的行政管理要移交給退休的上校和中校。軍隊和居民之間的對立應成為“社會安全”,也就是薩托里英雄[298]及其王朝的安全的保障。
一位杰出的現代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不管你怎么掩飾這件事實,法國從大革命以來一直是受軍隊支配的。當然,在帝國時代、在復辟時期、在路易-菲力浦統(tǒng)治時期以及在1848年的共和國時期,進行統(tǒng)治的階級有所不同。在帝國時期是農民這個1789年革命的后裔占統(tǒng)治地位;在復辟時期是大地主占統(tǒng)治地位;在路易-菲力浦統(tǒng)治時期是資產階級占統(tǒng)治地位;而1848年的共和國,則與共和國奠基者的愿望相反,實際上是正統(tǒng)王朝派和七月王朝派企圖分而治之的一次失敗的嘗試。然而所有這些政治體制都同樣依靠軍隊。甚至1848年的共和國憲法,不也正是在戒嚴狀態(tài)下,也就是在刺刀統(tǒng)治下制訂和宣布的嗎?這個共和國不正是由卡芬雅克將軍來體現的嗎?它不正是在1848年6月和1849年6月一再因軍隊而得救,最后在1851年12月又被同一支軍隊結束掉的嗎?那末,現在路易·波拿巴公開宣布的政治體制有什么新貨色呢?他借助軍隊來進行統(tǒng)治嗎?然而所有他那些從熱月政變[299]以來的前輩都是這樣做的。不過,雖然在以往各個時期,與法國社會的獨特發(fā)展相應而起的統(tǒng)治階級,都依靠軍隊作為它反對敵手的ultima ratio[注:最后論據,極端手段。——編者注],占統(tǒng)治地位的還是社會的一定階級的利益。在第二帝國時期,軍隊本身的利益要占統(tǒng)治地位。軍隊不必再去維持一部分人民對另一部分人民的統(tǒng)治。軍隊要維持它自己對全體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即維持它自己的王朝。
軍隊要代表與社會相對立的國家。不要以為波拿巴不知道他所進行的實驗的危險性質。他在宣布自己是御用軍首領的同時,也就把每一個御用軍的頭目都宣布為自己的競爭者。他的黨羽,以瓦揚將軍為首,都反對把法國軍隊分成五個元帥的部屬,他們說,即使這樣做有助于維持秩序,但對帝國卻毫無好處,有朝一日終會釀成內戰(zhàn)。對帝國政策的新轉變感到萬分氣惱的皇宮[300],搬出了拿破侖手下以貝爾蒂埃為首的元帥們進行背叛的事例。
至于那五位彼此視若死敵的元帥將來在某個危急關頭的行動如何,根據他們的過去來下判斷,是再好也沒有的了。馬尼揚背叛過路易-菲力浦;巴拉蓋·狄利埃背叛過拿破侖;博斯凱背叛過共和國,雖然他全仗著共和國才得以飛黃騰達,而且誰都知道,他是同情共和國的原則的??ㄋ固乩噬踔敛辉鹊桨l(fā)生真正的災禍就背叛了路易·波拿巴本人。在與俄國進行戰(zhàn)爭期間,他收到一封電報,大意是說:“皇帝逝世”。他便立即起草了一個擁護亨利五世的宣言,并且送去付印。里昂市長卻接到一封比較確鑿的電報,電文是:“俄國皇帝逝世”。那份宣言沒有發(fā)出去,然而這件事卻傳開了。至于康羅貝爾,他也許是帝國的擁護者,但他只能算作一個分數,重要的是,他缺乏作為整數的才干。這五位元帥自己也感到要他們承擔的任務極其艱巨,總是猶豫不定,不肯接受各自的指揮職務,因此根本不可能預先征得他們的同意;于是波拿巴親自給每個人確定了管區(qū)的名字,把名單交給富爾德先生,要他填好,送交“通報”,這樣,不管他們愿意與否,終于正式公布了對他們的委任。不過,波拿巴不敢任命佩利西埃為主帥,以徹底實現他的計劃。關于他實行的元帥五頭政治,我們完全同意所傳關于日羅姆·拿破侖親王對富爾德先生講的話。波拿巴派富爾德先生去向他叔叔面呈委任攝政委員會主席的委任狀,這位前威斯特伐里亞國王悍然拒絕接受,并且據巴黎人傳說,還以這樣的話把富爾德先生打發(fā)走:“Du reste〔其實〕,你們這個攝政委員會人選的搭配,使你們只能達到一個目標,那就是使彼此盡可能快地互相進行逮捕。”我們再說一遍,決不能以為路易·波拿巴對他這個新想出來的體制所包藏的禍機一無所知。可是他沒有選擇的余地。他了解自己的處境,了解法國社會急于想擺脫他和他所玩弄的帝國把戲。他知道各黨派已經從癱瘓中復蘇,他那交易所性質的政治體制的物質基礎,已經被商業(yè)上的震蕩摧毀了。因此,他不僅準備同法國社會作戰(zhàn),而且還大聲地宣布這一事實。同他對法國采取好戰(zhàn)態(tài)度這一決定相一致的,是他與各色各樣的政黨為敵。當卡桑尼亞克在“立憲主義者報”上譴責維爾曼先生為對帝國的“仇恨的煽動者”,并且指控“辯論日報”“默默參與了”這個attentat〔陰謀〕的時候,人們起初以為這是基佐稱為roi des drôles〔丑王〕的那個人所獻的傻殷勤??墒遣痪帽阃嘎冻鰜?,這篇文章是國民教育大臣盧蘭先生硬要“立憲主義者報”發(fā)表的,他還親自校閱了清樣。順便提一下,這個解釋是“立憲主義者報”的所有人米勒斯先生對“辯論日報”的薩西先生作的,因為米勒斯先生不愿對這篇文章承擔責任??梢?,指責所有的黨派都是他個人的仇敵,這是波拿巴的意圖。這是他的整個體系的一部分。他毫不含糊地告訴他們,他對他的統(tǒng)治所引起的普遍嫌惡不抱任何幻想,但是他準備用霰彈和步槍來對付它。
卡·馬克思寫于1858年2月22日
載于1858年3月12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5270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注釋:
[297]埃斯潘納斯將軍按照法國統(tǒng)帥部的命令,于1854年7—8月率領遠征軍侵伐占據著土耳其屬地多布魯甲(位于頓河下游和黑海之間的地區(qū))的俄軍。但是,埃斯潘納斯未與俄軍交戰(zhàn),卻因軍中發(fā)生霍亂時疫,全軍死亡一半以上,而使這次侵伐以狼狽的退卻告終。——第428頁。
[298]馬克思把路易·波拿巴稱做薩托里英雄。1850年10月10日,當時任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的路易·波拿巴,在凡爾賽附近的薩托里平原舉行總閱兵,并為此在那里大擺酒宴。路易·波拿巴當時準備實行政變,企圖從而收買軍隊;他設法爭取到騎兵隊在檢閱時向他高呼“皇帝萬歲!”——第428、545頁。
[299]熱月九日(1794年7月27—28日)在法國發(fā)生了反革命政變,結果推翻雅各賓政府,建立起大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第429頁。
[300]皇宮(Palais Royal)是巴黎的一座宮殿,自1643年起為路易十四的宮邸,自1692年成為波旁王朝奧爾良系的財產。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作為拿破侖第三的叔叔,前威斯特伐里亞國王日羅姆·波拿巴和他的兒子約瑟夫·波拿巴(拿破侖第三的兒子出生以前,曾立為法國皇太子)的王府。
這里暗指日羅姆·波拿巴和路易·波拿巴之間的緊張關系。——第430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