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拿破侖在“通報”上的社論[125]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評拿破侖在“通報”上的社論[125]

評拿破侖在“通報”上的社論[125]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倫敦4月14日。公眾,甚至法國的公眾,看來都已識破塞瓦斯托波爾圍攻的秘密。因此,作為“通報”en  chef〔總〕編輯的路易·波拿巴就這個問題又大寫起冗長的社論來。他指望用這篇社論達到幾個目的:總的是就已開始的行動遭到失敗一事安慰公眾;特別是解脫拿破侖第一的繼承者對失敗所負的責任,而其中還對布魯塞爾回憶錄進行了答辯。這篇以半親昵、半官腔的筆調(這是同時為法國農(nóng)民和歐洲各國政府撰寫文章的這位作者特具的風格)寫成的文章很像是戰(zhàn)史,還夾雜了為每一個步驟所臆造的根據(jù)。這個文件極為拙劣,因為它非常無力而不能令人信服。但是,既然波拿巴被迫用這種辦法講話并替自己辯護,那末可見pressure  from  without〔外界的壓力〕是很大的。

在冗長的前言之后,公布了圣阿爾諾在作戰(zhàn)初期所接到的部分指令,并說明為什么聯(lián)軍起初在加利波利登陸。這里寫道,俄軍可能在魯舒克附近強渡多瑙河,迂回蘇姆拉到瓦爾那一線,越過巴爾干山脈向君士坦丁堡挺進。在凡是可以引來為加利波利登陸辯護的所有理由中,這是最壞的一個。首先,魯舒克是要塞,而不是像這位至高無上的“通報”發(fā)行人看來所想像的那樣,是不設防的城市。這使我們聯(lián)想到不久以前“通報”刊載的關于尼古拉皇帝的訃聞中把阿德里安堡條約同摩楚克-凱納吉條約混同起來而犯的歷史錯誤[126]。至于談到俄軍這一側敵行軍的危險性,那就應當想到:俄軍如果不派強大的兵力去箝制固守在四大要塞[注:即魯舒克、錫利斯特里亞、蘇姆拉和瓦爾那。——譯者注]之間的6萬土軍,那末他們的后方便不能不受到威脅;這一側敵行軍會使巴爾干山脈狹谷中的俄軍陷于杜邦在拜蘭和萬當在庫爾姆[127]那樣的境地;在最好的情況下俄軍也只能有25000人到達阿德里安堡。至于認為這樣的一支軍隊對君士坦丁堡造成了威脅的那些人們,他們可以從莫爾特克少校關于1828—1829年俄土戰(zhàn)爭一書[128]中吸取某些有益的東西?,F(xiàn)在再看下面寫的。如果君士坦丁堡沒有任何危險,那末聯(lián)軍就應派幾個師向瓦爾那推進,以便粉碎圍攻錫利斯特里亞的任何企圖。在這以后可能的行動有兩個:或者在敖德薩登陸,或者攻占克里木。聯(lián)軍的將軍們應當就地討論這兩個行動的問題。指令末尾是用訓示和格言形式寫的幾點英明的軍事忠告:

“要經(jīng)常了解敵人在做什么。要集中兵力,不要分散;當你被迫分散兵力時,要使他們能在一晝夜內重新集結于指定地點”云云。

所有這些的確都是最寶貴的行動準則,但卻是老生常談和人所共知的東西,以致使人立刻會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既然圣阿爾諾需要這樣的訓示,看來他在主子眼中是個十足的不學無術之徒。然而,指令卻忽然用下面幾句話出人意料地結束了:

“元帥,您享有我的充分信任!出發(fā)吧,我相信在您富有經(jīng)驗的指揮下,法蘭西之鷹將獲得新的光榮。”

至于談到主要的一點,即克里木遠征,波拿巴承認,這是他得意的計劃,后來他為此給圣阿爾諾發(fā)去一批新的指令。但是他否認他曾親自擬定遠征計劃的一切細節(jié)并把計劃送到大本營。按他的話說,將軍們是可以選擇在敖德薩登陸的。為了證明這一點,波拿巴引用了這些新指令中的一點,即他曾提出在費奧多西亞(卡法)登陸,因為考慮到那里有安全而寬闊的停泊場,可供應當成為軍隊固定作戰(zhàn)基地的艦隊使用。關于作戰(zhàn)基地的概念,他還在最初的指令中就試圖最詳盡最通俗地對這位著名的元帥作解釋。軍隊應該從卡法這個地點開往辛費羅波爾,把俄軍趕到塞瓦斯托波爾,在塞瓦斯托波爾工事前面也許要進行會戰(zhàn),最后再圍攻該城。“不幸得很”,聯(lián)軍的將軍們沒有執(zhí)行他所提出的計劃。但這個“不幸的”事情卻成了一并幸運的事情,因為它使波拿巴擺脫了對這個不愉快事件的全部責任,而把一切推到將軍們的身上。以6萬兵士在卡法登陸以便由該地進擊塞瓦斯托波爾這一計劃的確是很奇特的。按照一般的規(guī)則,在敵人領土上的軍隊的進攻力量至少是離作戰(zhàn)基地愈遠就愈弱,試問:通過120多英里長的距離以后,聯(lián)軍還會有多少人開到塞瓦斯托波爾?必須留在卡法的有多少人?扼守和鞏固中間地點需要多少人?保護運輸和肅清殘敵又需要多少人?也許,在要塞的城墻下連集中2萬人都辦不到,然而僅是封鎖這座要塞就需要比這多兩倍的兵力。如果路易·波拿巴在某一天忽然想起要親自出征,并按照這些原則作戰(zhàn),那末兩個都姓波拿巴的人在戰(zhàn)史上無疑將成為最鮮明的對照。[注:恩格斯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的這篇文章中,這一句話是:‘如果路易-拿破侖在某一天忽然想起要親自出征,并按照這些原則作戰(zhàn),那末他便會立刻關心到他在倫敦的住處米瓦特私邸,因為他再也不會看到巴黎了。”——編者注]至于談到卡法安全的停泊場,那末黑海的每個水兵都知道而且任何地圖都標出:卡法是一個暴露的停泊場,只能擋住北風和西風,而黑海上最可怕的風暴卻是西南風和東南風。例如11月14日的風暴便是這樣。如果艦隊那時停泊在卡法附近,那它一定會被刮上海岸。

接著,是社論最微妙的部分。路易·波拿巴自以為他本身已僥幸地卸脫布魯塞爾回憶錄加在他身上的責任。但是他又不便犧牲臘格倫和康羅貝爾。因此,為了證明這兩位將軍的才干,他又對圍攻法作了概略的描述。但是這個描述實質上只是證明塞瓦斯托波爾是不可能攻下的,因為它明確地強調了所有的一般規(guī)則都不適用于塞瓦斯托波爾。

社論寫道:“例如在一般的圍攻中,如果從一個方向攻擊,那末最后一道平行壕的長度可能約為300米,塹壕全長可能不超過4000米。而在這里,平行壕卻長達3000米,塹壕的全長則達41000米。”

的確是這樣,但是問題也正在這里:為什么當全部情況要求把火力盡量集中到一兩個地點的時候,卻反而把攻擊線拉得這樣長呢?答案是:

“塞瓦斯托波爾不同于其他要塞。那里只有一條不很深的護城壕;沒有石質內岸,代替這些防御工事的是鹿砦和防柵。因此,我方火力只能對土質胸墻起很小的作用。”

這不可能是為圣阿爾諾元帥寫的(他可能會相信這個說法),所以顯然是特地為法國農(nóng)民寫的,因為法軍的任何一個士官都可能對這派胡言哈哈大笑。防柵只要不是設在護坡壕底,至少不是在圍攻者看不到的地方,那就很容易為霰彈所毀。鹿砦可以燒毀。鹿砦應當設在斜堤腳附近,距胸墻約60—80碼,否則就會妨礙炮兵射擊。但是從哪里能取得做這些鹿砦用的樹木呢?——這要粗大的樹木,并且要把它們牢固地連接起來,橫放在地上,使砍尖的枝干朝向敵方。在這個無林區(qū)哪里有樹木呢?關于這一點“通報”卻只字不提。說什么防柵比石質內岸進了一步,這真是新發(fā)現(xiàn);要知道這種木質工事很容易被燒掉,因而當防守者的炮火被壓制住以后,它們并不能阻礙強攻。

社論的結尾告訴我們,聯(lián)軍將軍們已作了所能作的一切,而且超過了在這樣條件下所能期望于他們的,甚至還獲得了榮譽,——這正是這篇社論所要證明的一點。如果榮譽需要證明,而且用這種方式來證明,那末這是不光彩的榮譽!這些將軍老爺們之所以不能包圍塞瓦斯托波爾,他們之所以沒有能趕走俄國的監(jiān)視軍,他們之所以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進入塞瓦斯托波爾,那只是因為他們力量不夠!實際上也正是這樣??墒?,如果說他們力量不夠,那末究竟誰對這個在一切錯誤中最大的錯誤負責呢?不是別人,正是波拿巴。這就是“通報”社論所導致的必然的結論。至于這篇社論在巴黎造成的印象如何,那可以從平常是那樣奴顏婢膝的“泰晤士報”駐巴黎記者的一篇通訊的摘錄中看出:

“有些人認為這篇社論簡直是軍隊完全撤離克里木的先聲。在正統(tǒng)主義集團中可以聽到:我們曾被許以拿破侖式的戰(zhàn)爭,但看來現(xiàn)在將得到路易-菲力浦式的和平。另一方面,在圣安東郊區(qū)的工人居民中也充滿著這種情緒。他們認為發(fā)表這篇社論是公開承認自己完全沒有力量。”

弗·恩格斯寫于1855年4月14日左右

載于1855年4月17日“新奧得報”第177號,并作為社論載于1855年4月30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4377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奧得報”,并根據(jù)“紐約每日論壇報”校對過

注釋:

[125]本文曾以“拿破侖的辯白”(《Napoleon’s  apology》)為題作為社論載于1855年4月30日“紐約每日論壇報”上。——第209頁。

[126]關于阿德里安堡條約見注19。

庫楚克-凱納吉條約是在1768—1774年俄土戰(zhàn)爭俄國戰(zhàn)勝后,兩國于1774年7月21日(10日)簽訂的和約。根據(jù)這個條約,俄國得到了黑海北岸的南布格河和德涅泊河之間的地區(qū),其中包括金布恩要塞;此外還得到了阿速夫、刻赤、葉尼卡列,并且迫使土耳其承認了克里木的獨立,為俄國以后合并克里木造成了方便的條件。俄國商船獲得了自由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權利。條約還規(guī)定蘇丹應給予正教教會一系列特權,其中包括第十四款關于在君士坦丁堡修建一座正教教堂的規(guī)定。

恩格斯提到的關于尼古拉皇帝的訃聞載于1855年3月27日“通報”上;訃聞中說:俄國對阿德里安堡條約的片面解釋是發(fā)動克里木戰(zhàn)爭的借口。其實,在克里木戰(zhàn)爭前夕就“圣所”問題進行的爭論中,俄國所依據(jù)的是庫楚克-凱納吉條約中規(guī)定正教教會享有特權的條款。——第210頁。

[127]1808年7月20日,在西班牙獨立戰(zhàn)爭時期(1808—1814)的拜蘭會戰(zhàn)中,由杜邦將軍指揮的法軍被西班牙軍隊包圍,他們放下了武器。

1813年8月29—30日,在反拿破侖法國的歐洲各國同盟戰(zhàn)爭時期,萬當將軍指揮的法軍在庫爾姆(捷克)附近被奧地利軍隊包圍,全部被俘。——第210頁。

[128]莫爾特克“1828和1829年在土耳其歐洲部分的俄土戰(zhàn)爭”1845年柏林版(Moltke.《Der  russisch-türkische  Feldzug  in  der  europäischen  Türkei  1828  und  1829》.Berlin,1845)。——第210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