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買賣。——澳大利亞消息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倫敦3月3日。大家知道,葛德里奇勛爵關(guān)于把軍士提升為上尉的提案在前天的下院會議上被否決了。帕麥斯頓舉出了一個舊的理由:局部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因為舊制度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關(guān)聯(lián)著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傊瑐€別的實際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改革在理論上是不能成立的。而整個制度的改革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是改革,而是革命。因此,改革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實際上行不通。目前的下院——遵循《principiis obsta》〔“把邪惡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個原則的下院,自然很樂意聽信這一點,或者更確切些說,不需要別人說服,因為它事先就已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帕麥斯頓就這個問題指出,買賣軍官官銜證書的制度由來已久。這一點他說得對。我們已經(jīng)說過,這種制度是在1688年“光榮”革命時期與建立國債、銀行券和荷蘭王朝等制度同時產(chǎn)生的。還在1694年懲治叛亂法[82]中就曾指出必須防止
“在皇家軍隊中買賣軍銜的巨大罪惡活動”,同時規(guī)定“每個有官銜證書的軍官〈只有軍士沒有官銜證書〉必須發(fā)誓:他的官銜證書不是買來的”。
但是,這個規(guī)定沒有應用到實踐中去;相反地,1702年,掌璽大臣納·萊特爵士作出了相反的決定。1711年5月1日,官銜證書制度直接得到了女王安的一項命令的承認,這項命令寫道:
“未經(jīng)國王批準,任何軍官官銜證書都不得出賣,服役未滿20年或尚未被認為不宜服役的任何軍官都無權(quán)出賣官銜證書”等等。
這種對軍官官銜證書買賣的正式承認同官銜證書市價的正式確定只相隔一步之差。官銜證書市價最初是在1719—1720年規(guī)定的。后來,軍官官銜證書的價格在1766年、1772年、1773年、1783年都作了調(diào)整,而最后在1821年確定了價格,這個價格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早在1766年,陸軍大臣巴林頓就公布過一封信,信中說道:
“這種買賣軍官官銜證書的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這樣:懷著最熱切的志向來服軍役并且不放過立功機會的人一生的官銜都是很低的,因為他們窮。這些可尊敬的軍官常常受到極大的屈辱,他們處在豪門出身的年輕軍官的管轄之下,而這些年輕軍官入伍晚得多,他們有錢,可以在團隊外尋歡作樂,而其他人則經(jīng)常呆在營房里鉆研自己的業(yè)務,執(zhí)行這些紳士們的職務。”
英國一般法律固然認為,因授予某一國家職位而接受饋贈或“傭金”這種行為是非法的,正像國教會章程中規(guī)定必須把買賣宗教職位[83]的人開除教籍一樣。但是,歷史的發(fā)展表明,任何法律都不能決定實踐,任何實踐也都不能取消同它矛盾的法律。
最近來自澳大利亞的消息給普遍的騷亂、恐慌和不穩(wěn)定的圖畫又增添了幾筆。我們應當把巴拉臘特(靠近墨爾本)的叛亂和席卷維多利亞全省的革命運動區(qū)別開來。前者現(xiàn)在大概已經(jīng)被鎮(zhèn)壓下去了;后者只有在滿足了一切要求之后才可能停止。前者只是后者的征兆和偶然的爆發(fā)。至于巴拉臘特的叛亂,事情經(jīng)過是這樣的:在巴拉臘特金礦區(qū),有一個名叫本特利的“厄夫里卡”旅館的老板,他同采金人發(fā)生了各種沖突。在他的旅館里發(fā)生了一件兇殺案,這更加強了人們對他的仇恨。在驗尸官驗尸以后,本特利作為與案件無關(guān)的人而獲釋。但是,在驗尸時到場的12位陪審員中,有10位對coroner(驗尸官)企圖隱瞞對被捕者不利的證詞的偏袒態(tài)度提出異議。根據(jù)居民的要求,進行了第二次偵查。盡管揭發(fā)他的證詞確鑿,本特利又被釋放了。這時才弄明白,原來有一個法官給這個旅館投過資。許多控訴書,過去的和新收到的,都說明巴拉臘特專區(qū)的政府官員有曖昧行為。在本特利第二次獲釋的那一天,采金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燒毀了他的旅館,然后便走散了。根據(jù)維多利亞省省長查理·霍桑爵士的命令,逮捕了三名禍首。11月27日,采金人代表團要求釋放被捕者?;羯>芙^了這個要求。采金人便組織了大規(guī)模的群眾集會。省長從墨爾本調(diào)來了警察和正規(guī)部隊。雙方發(fā)生了沖突,結(jié)果有幾個人被打死。根據(jù)最近的消息(12月1日左右)采金人舉起了獨立的旗幟。
就連這個基本上從一家政府機關(guān)報上借用的敘述,也決不能說明它對英國法官和政府官員有利。它只證明普遍對他們不信任。維多利亞省的革命運動實際上是圍繞著兩大問題進行的,由于這兩大問題才燃起了激烈的斗爭。采金人要求廢除采金特許證,也就是要求取消直接對勞動所課的稅收;其次,他們堅決要求取消對下院議員的財產(chǎn)資格限制,從而企圖把對稅收和立法的監(jiān)督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難看出,實際上這些動因和那些促使合眾國宣布獨立的動因是相類似的,所不同的只是在澳大利亞,對那些同殖民官僚相勾結(jié)的壟斷資本家的反抗是由工人開始的。在“墨爾本阿爾古斯報”上,我們一方面看到有利于改革的盛大的群眾集會,另一方面則看到政府的大規(guī)模軍事準備工作。該報寫道:
“在一次有4000人參加的群眾集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決議指出特許證稅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是一種對自由勞動的非法稅收,因此與會者必須用燒毀全部特許證的方法來立即廢除這個制度。假如有人因沒有特許證而將被捕,人民就要聯(lián)合起來支持和保護他。”
11月30日,專員里德和約翰遜在騎兵和警察的隨同下在巴拉臘特出現(xiàn)了,他們手執(zhí)武器要采金人出示特許證。采金人大部分也都武裝起來,他們舉行群眾大會,決定全力抗拒征收可恨的特許證稅。他們拒絕交驗自己的特許證,聲稱他們已經(jīng)把特許證燒毀了;有人便向他們宣讀懲治叛亂法,這時,真正的叛亂也就開始了。
這里只要引證以下事實就足以表明,在省立法機關(guān)作威作福的壟斷資本家和那些與他們勾結(jié)的殖民官僚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1854年,維多利亞省的政府開支達到了3564258英鎊,赤字是1085896英鎊,即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強。而由于目前的危機和全面破產(chǎn),查理·霍桑爵士竟要求1855年的預算達到4801292英鎊!維多利亞總共不過30萬居民,而要從上述總額中拿出1860830英鎊(每人攤到6英鎊)用在公共工程方面,例如:修筑道路、船塢、堤岸、營房、政府大廈、海關(guān)、植物園、公家的馬廄等等。如每人按6英鎊計算,大不列顛居民單是在修建公共工程方面每年就得繳納16800萬英鎊,也就是說要繳納比他們所交的稅款還多二倍的數(shù)目。工人居民起來反對這種過重的稅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官僚和壟斷資本家靠別人出錢來這樣大規(guī)模地共同修建公共工程,從而得到了多大的好處,這也是不難想像的。 卡·馬克思寫于1855年3月3日
載于1855年3月7日“新奧得報”第111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奧得報”
注釋:
[82]懲治叛亂法案(Mutiny Act)是議會從1689年至1881年每年通過一次的法律,這項法律授權(quán)國王保持一定數(shù)量的常備軍和海軍,在陸海軍中實行各種軍事條令和制度,實行軍法審判,并制定懲治參加嘩變、違抗命令、違反紀律等等行為的制度。頒布第一個這樣的法律是由于英國的兵變。——第118頁。
[83]買賣宗教職位是中世紀買賣教會職位的一種制度,宗教改革的擁護者早在十二世紀起就進行了反對這種制度的斗爭。——第119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