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卡爾斯盧厄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巴登的起義是在最有利的、只能進行暴動的條件下發(fā)動起來的。全體人民一致痛恨政府所進行的背信棄義、笑里藏刀、兇殘狠毒的政治迫害。反動的階級即貴族、官僚和大資產階級是人數不多的階級。在巴登,大資產階級可以說才剛剛處于萌芽狀態(tài)。除開這些人數不多的貴族、官吏和資產者,除開那些仰仗宮廷和外國富翁過活的卡爾斯盧厄和巴登-巴登的小鋪老板,再除開海得爾堡的一些教授和卡爾斯盧厄郊區(qū)的幾個村莊以外,整個這個地區(qū)都同心同德地站在運動的方面。在別的起義中都必須把軍隊打敗,可是這里的軍隊卻站在運動的最前列,甚至把運動進行得超過了奧芬堡會議[81]的資產階級領導者們的愿望,因為這里的軍隊受貴族軍官的欺壓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厲害,其次,民主黨派已經對他們進行了一年的教育工作,不久前又由于實行了一種普遍兵役制而使得軍隊里面的叛亂者更增多了。正是軍隊在拉施塔特和卡爾斯盧厄把“運動”變成了起義。
因此,武裝起義的政府在一開始執(zhí)行自己職務的時候,就得到了現(xiàn)成的軍隊、充足的軍械庫、組織完備的國家機器、充實的國庫以及幾乎是萬眾一心的居民。其次,這時正逢萊茵河左岸普法爾茨的起義已經展開,正好給自己的左翼作了掩護;在萊茵普魯士,起義固然是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但尚未徹底敗北;在維爾騰堡、在法蘭克尼亞、在黑森的兩個公國和在拿騷,甚至連軍隊里面也都普遍地流露出昂然激奮之情,只要在這些軍隊里面點起星星之火,便可以使巴登的起義在整個德國南部和德國中部重演。這樣就將會有不下于5—6萬的正規(guī)軍掌握到起義者的手里。
在這種條件下,應該怎么辦,是十分簡單十分清楚的,所以現(xiàn)在當起義被鎮(zhèn)壓之后,每個人都懂得了這一點,并且都肯定地說自己從一開始就談到了這一點。那時應該即刻把起義急速擴展到黑森-達姆森塔德、法蘭克福、拿騷和維爾騰堡。應該立刻從現(xiàn)有的正規(guī)軍中征集8000—10000人(利用鐵路,這件事兩天以內就可以做到),把他們派到法蘭克福去“捍衛(wèi)國民議會”。起義所取得的一個緊接一個的勝利簡直使失魂喪膽的黑森政府陷入了癱瘓的狀態(tài);它的軍隊顯然是同情巴登人的;它也象法蘭克福參議會[82]一樣不能進行任何反抗。駐守在法蘭克福的庫爾黑森、維爾騰堡和達姆斯塔德的軍隊是站在運動方面的;在那里的普魯士人(大部分是萊茵省出生的人)發(fā)生了動搖,奧地利人則為數不多。巴登人的到來(不管是否有人企圖反抗他們),必然會把起義的旗幟帶到黑森的兩公國的心臟和拿騷去,必然會迫使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撤退到美因茲去,必然會使德國的軟弱無能的所謂國民議會在起義軍民面前感到肉跳心驚。在這以后,如果在摩塞爾河、埃斐爾、維爾騰堡和法蘭克福起義還是沒有馬上爆發(fā),那還可以有很多其他方法把起義擴展到這些省份里去。
其次,應該把起義的力量集中起來,為起義提供必要的資金,通過立即廢除全部封建義務來使絕大多數的農業(yè)居民愿意參加起義。設立一個總的軍事和財政的集中管理機構,使這個機構有權發(fā)行紙幣[注:巴登議會很早以前就批準發(fā)行200萬紙幣,但是連一個錢也還沒有用掉。——恩格斯原注],并首先在巴登和普法爾茨發(fā)行,有權在巴登以及起義軍所占領的一切地區(qū)廢除全部封建義務。所有這一切,都足以使起義更加百倍地強大起來。
但是,這一切應該在最初的時刻就火速地全都做到,唯有快才能保證勝利。在巴登委員會成立一個星期以后就太晚了。萊茵的起義已經被鎮(zhèn)壓下去了,維爾騰堡和黑森沒有起來戰(zhàn)斗;軍隊本來情緒昂揚,對起義很有利,但這時已經是靠不住了,他們終于重新完全服從于自己的反動軍官的勢力。起義已喪失了全德的性質,而變?yōu)榧儼偷堑幕虬偷牵辗柎牡牡胤叫缘钠鹆x。
我在斗爭結束以后才知道,前巴登軍少尉弗·濟格爾(他在起義期間,起初是“上校”,繼而又是“總司令”,他博得了一點是好是壞有些難講的小小聲譽)從一開始便向巴登委員會提出了一個轉入進攻的計劃。這個計劃的長處在于它包含著這樣一種正確的思想,即在一切條件下都必須進攻;但從其他方面來講,這個計劃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最冒險的計劃。濟格爾想率領一個巴登的軍團首先向霍亨索倫挺進,在那里宣布建立霍亨索倫共和國,繼而占領斯圖加特,并且在維爾騰堡把起義發(fā)動起來以后,再由斯圖加特推進到紐倫堡去,最后在也已經掀起起義的法蘭克尼亞的心臟安下大本營。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計劃完全忽略了法蘭克福在士氣方面的作用,只有拿下了法蘭克福才能使起義具有全德的性質,同時才能使美因河沿線在戰(zhàn)略上起重要作用。我們還可以看出,這個計劃的前提是,應當具備的戰(zhàn)斗力量完全不是實際上可能有的戰(zhàn)斗力量;它并未打中要害,而且最后——在一次完全可以稱為唐·吉阿德式或席爾式的進軍之后——必然會在黑森和拿騷的軍隊還沒有轉到起義者方面來因而起義者未能得到增援以前,使得南德軍隊中最強悍、唯一堅決敵視起義的軍隊即巴伐利亞軍能夠立即出來對付起義者。
新政府借口幾乎全體士兵都已解散回家而根本不同意發(fā)動任何的進攻。先不說這只是不多的個別部隊,特別是近衛(wèi)團里的情況,就連那些曾解散回家的士兵們過了3天以后,也幾乎全部又回到自己的部隊里來了。
不過,政府還有其他一些完全不同的理由來反對發(fā)動任何進攻。
領導整個巴登維護帝國憲法運動的是布倫坦諾先生;在這位律師的身上具有幾分德意志小邦群眾活動家所免不掉的一些抱負不算大的虛榮心和表面上的堅強信念(這在南德一般地是博得任何聲望的首要條件),并且還兼有一些外交家的狡詐,憑著這點狡詐,大概除開唯一的一個人以外,他足以能夠把周圍的一切人完全制服。布倫坦諾先生——這現(xiàn)在已經不值得一提了,然而事實確是如此——布倫坦諾先生和他的黨(巴登最強大的黨)在奧芬堡會議上所獲得的成績只不過是改變了大公的政策而已,而這樣的改變只有由布倫坦諾祖國執(zhí)政才可能做到。大公的回答和普遍的激憤在拉施塔特的軍隊中引起了起義,而這是違背布倫坦諾的意志和愿望的。在布倫坦諾先生被抬上巴登委員會領袖地位的時候,他已經被運動拋在后面,因而已經不得不想法子把運動拖住。于是乎就發(fā)生了卡爾斯盧厄事件;大公逃之夭夭了,而這些使布倫坦諾先生成為政府首腦并且可以說是給予他獨裁大權的形勢,卻打亂了他的全部計劃,使得他竟不得不用自己的權力來反對給予他以這種權力的運動。當人民為大公的逃竄而雀躍歡呼的時候,布倫坦諾先生和矢忠于他的巴登委員會卻象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坐臥不安。
這個委員會幾乎全部是由信念異常堅定而頭腦卻異常糊涂的巴登庸人所組成的,亦即由那些生怕宣布建立共和國并且看到任何一點點果斷的措施就哀告上帝的“純粹共和主義分子”所組成的;這個地道的庸夫俗子的委員會,當然完全在布倫坦諾的掌握之下。律師赫希斯特在愛北斐特所扮演過的那一角色,在這里是由律師布倫坦諾扮演的,而且活動范圍更擴大了一些。至于說布林德、菲克勒爾和司徒盧威這3個從獄里釋放出來而進入巴登委員會的外人,布林德深深陷入了布倫坦諾的陰謀詭計的圈套,以致孤掌難鳴,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被趕到巴黎去當個巴登的代表;菲克勒爾被指定到斯圖加特去執(zhí)行一種危險的任務;至于司徒盧威,布倫坦諾先生則認為他不是什么危險人物,因而也就放心地容他留在巴登委員會里面,不過時時監(jiān)視著他,盡力不使他成為一個聲望孚眾的人物,這一點,布倫坦諾先生也是完全做到了的。大家知道,司徒盧威和其他的人一起建立了“堅決(或者毋寧說是穩(wěn)步)前進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經過一次失敗的發(fā)動以后,便被解散了[83]。過了幾天,司徒盧威多少是以“亡命者”的身分出現(xiàn)在普法爾茨,并準備在那里重新出版他的刊物“德國旁觀者”。但是,樣本才剛剛出來,普魯士人就來到了。
巴登委員會(從最初起它就純粹是布倫坦諾手里的工具)選出了一個執(zhí)行委員會,而這個委員會的首腦仍然是布倫坦諾。不久,這個執(zhí)行委員會幾乎完全暗中頂替了巴登委員會,它至多把預算和已實施的措施交給巴登委員會去批準,并且還把它的一些多少有點靠不住的成員打發(fā)走,分派到各區(qū)或軍隊里去擔負各種各樣的次要工作。最后,執(zhí)行委員會完全撤銷了巴登委員會,而用在布倫坦諾一手包辦下選出來的“制憲議會”代替了它,而執(zhí)行委員會本身則搖身一變成了“臨時政府”,不用說這個政府的頭兒自然又是布倫坦諾先生。他于是任命了各部的部長。他所任命的都是象弗洛里安·默爾德斯和邁爾霍弗這類的部長!
布倫坦諾先生是個十足的巴登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不同于小資產者群眾和他們的其他代表人物的地方只在于:他的眼光看得太遠了,所以沒有他們那許多幻想。布倫坦諾先生最初一開始就出賣了巴登的起義,因為他最初一開始就比巴登的任何一個官方人物都更清楚地了解情況;他采取的那些措施就是為了保證小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措施必然把整個起義全部斷送。當時布倫坦諾的聲望大得無邊,而在7月以后又受到他從前的崇拜者的辱罵,其秘密都在于此。巴登的小資產者大多數是同布倫坦諾一模一樣的叛徒,但他們同時又是受騙者,而對于布倫坦諾卻不能這樣說。小資產者的背叛是因為懦弱,他們的受騙是因為愚蠢。
巴登也象整個的南德一樣,幾乎沒有大資產階級。巴登的工業(yè)和商業(y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這里只有很少數的、很分散的、不大成熟的無產階級。居民中的基本群眾是農民(農民中的大多數)、小資產者和手工業(yè)工人。手工業(yè)工人,即那些分散在小城市里的城市工人(當時還沒有一個能夠產生獨立的工人政黨的大中心城市),現(xiàn)在,或者至少到現(xiàn)在為止是處在占絕對優(yōu)勢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之下的。至于農民,他們更是分散在全國各地,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加之他們的利益又和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可以說是相似的,因此他們同樣也處于小資產階級的政治庇護之下。所以,以律師、醫(yī)生、教員、個別商人和書商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自從1848年3月起,一方面是直接地,另一方面是通過自己的代表控制了巴登的整個的政治運動。
在巴登其實從來就沒有過社會主義的宣傳鼓動,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在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不存在著對立,因而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占居了優(yōu)勢。外來的社會主義思想的苗頭,無論是由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回國的工人帶進來的還是由于受法國或德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文獻的影響而產生的,在巴登還不能夠為自己開拓一條道路。紅色的飄帶和紅色的旗子在巴登只不過意味著資產階級共和國,至多夾雜著一點恐怖主義,而司徒盧威先生所發(fā)現(xiàn)的“人類六大禍害”[84],盡管在資產階級看來是無可指責的,然而這在能引起群眾反響的東西當中已經是最厲害的了。巴登的小資產者和農民的最高理想,從來就是一個不大的、從1830年起存在于瑞士的那種資產階級—農民共和國。渺小的、清心寡欲的人們有其小小的活動場所;以范圍略加擴大了的市鎮(zhèn),即“州”組成一個國家;工業(yè)規(guī)模小、停滯不動,其基礎是手工勞動,因而使社會狀況也就同樣停滯不動和萎靡不振;貧富懸殊不大,到處全是小康和中等狀況;沒有君主,沒有皇室費,沒有常備軍,沒有多少賦稅,沒有積極干預歷史的活動,沒有外交——只有地方上的瑣碎的街談巷議和en famille〔家庭的〕小小糾紛等這類的內政;沒有大工業(yè),沒有鐵路,沒有世界貿易,沒有百萬富翁和無產者之間的社會沖突,但是卻有著一種充滿虔誠篤信和君子之風的幽靜而舒適的生活,適應于知足常樂的人們的要求不高的生活,在歷史上無聲無嗅的生活,這就是存在于瑞士大部地區(qū)的、也是巴登小資產者和農民久已夢想建立的幽靜的世外桃源。假若,巴登的或者可以說南德的小資產者,在熱情奮發(fā)到最大限度的時刻,腦子里竟然產生了關于整個德國的概念,那末,在他們的幻想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未來的理想的德國就是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瑞士,也就是一個聯(lián)邦共和國。例如,司徒盧威先生在自己的一本小冊子[85]里面就已經把德國劃分為24個州,有同樣數目的州長和大大小小的議會,并且甚至在小冊子里面還附上一幅已經劃分就緒的地圖。假若德國真有一天變成了這樣的世外桃源,那就會使它降低到甚至在它最可恥的時代都想象不出的低級階段。
其實,南德的小資產者已不止一次地親身體驗到:即使革命是在他們自己的資產階級共和主義的旗幟下發(fā)生的,也會很輕而易舉地把他們所心愛的幽靜的世外桃源卷入大規(guī)模的沖突和真正的階級斗爭的漩渦中去。因此,小資產階級不僅在一切的革命動蕩面前惶惶不安,甚至在他們自己的煙草啤酒的聯(lián)邦共和國的理想面前也竟然膽戰(zhàn)心驚。因此,他們一心向往帝國憲法,認為這部憲法至少可以滿足他們眼前的利益,而只賦予皇帝以中止權,同時還使他們有希望在適當的時機以合法的手段實行共和制。因此,當巴登的軍隊未經邀請便往他們的餐桌上送來現(xiàn)成的起義時,他們就驚惶失措了,因此,他們也怕把起義擴展到未來的巴登州的范圍以外去。要知道,這場火災也可能在無意中蔓延到存在著大資產階級和人數眾多的無產階級的那些地方,因此,在這些地方政權就可能轉入無產階級的手里,那時候,慘哉財產!
在這樣的情況下,布倫坦諾先生究竟干了些什么事呢?
他在巴登替小資產階級干了小資產階級自己曾在萊茵普魯士有意識做過的事:出賣了起義,然而卻拯救了小資產階級。
布倫坦諾出賣運動,絕不象后來終于失望了的巴登小資產者所想的那樣,是在他采取最后的行動的時候,是在牟爾克河失敗以后逃跑的時候,而是一開始就把運動出賣了。運動之所以被出賣給了普魯士人,正是由于那些最受巴登的小市民以及和他們在一起的部分農民甚至部分手工業(yè)者所贊不絕口的措施所造成的。布倫坦諾也正是由于自己的變節(jié),才成了一個有聲望的人物,才激起了小市民們的那種狂熱,從而使他們緊緊地依附自己。小資產者只看到迅速恢復起來的秩序和寧靜,只看到運動本身的短時期的停滯,而并沒有發(fā)覺運動被出賣了;后來他們看出,他們因為參加運動而倒了霉,運動正走向毀滅,而他們自己也要和運動一起毀滅,這時他們才大嚷大叫被出賣了,而且象一個受了欺騙的笨人那樣極為憤恨地痛斥自己最忠實的仆人,然而為時已經太晚了。
當然,布倫坦諾先生也是受了騙的。他希望參加這個運動能使他成為“溫和的”黨派的即小資產階級的偉大人物,但他卻不得不在夜色的掩護下背棄了自己的黨,自己的好友(這些人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怕的事實)而可恥地開了小差。他甚至希望在大公那里能夠弄到一個部長席位,他這種英明的打算所獲得的嘉獎,是他受到了一切黨派的拳打腳踢,永遠喪失了扮演任何角色的可能性。當然,你可能比任何一個德意志的侏儒邦國的全體小資產者都會來得聰明些,但終歸你可以看到,你的最美妙的希望幻滅了,而你的最崇高的意向也被玷污了!
布倫坦諾先生自他執(zhí)政的第一天起,就盡力把運動限制在小市民的范圍以內,使運動幾乎未曾想越出這個范圍。布倫坦諾在矢忠于大公的卡爾斯盧厄的市民自衛(wèi)團(就是那個還在幾天以前和起義者廝殺的市民自衛(wèi)團)的護衛(wèi)下,進入了等級代表議會大廈[86],以便從這里來制止運動。使逃兵歸隊的工作進行得極其緩慢,改編各個營的工作也進行得不怎么快。但是,解除了武裝的曼海姆的小市民卻武裝得倒不慢,然而,大家都知道,他們這些人都不想打仗,并且在瓦格霍伊澤爾附近一戰(zhàn)之后,甚至大部分人加入了曾背叛曼海姆的龍騎兵團。至于向法蘭克?;蛩箞D加特進軍,至于把起義擴大到拿騷或者黑森,甚至連提都不用提了。剛一提出類似的建議,就會象濟格爾的建議一樣馬上遭到拒絕。發(fā)行紙幣的建議會被認為是國事犯,被認為是共產主義的議案。從普法爾茨派來的信使絡繹不絕;他們報告說,普法爾茨沒有武器,沒有步槍,更不用說大炮了,并且也沒有彈藥,并且說,為了擴大起義,尤其是為了占領蘭都和蓋爾曼爾斯海姆兩要塞所必需的一切東西,那里都需要;但從布倫坦諾先生那里什么都不能得到。普法爾茨建議馬上就建立軍事總司令部,甚至把兩個區(qū)聯(lián)合起來受一個統(tǒng)一政府的管轄。但是所有這些辦法都由于拖延、阻撓而不能實現(xiàn)。據我所知,普法爾茨唯一得到的東西,就是數目不多的金錢的支持;后來,已經是很遲了的時候,才送來了8門大炮和不多的彈藥,但沒有炮手和駕具,最后,才奉梅洛斯拉夫斯基的直達命令,開來了一個巴登的步兵營和兩門臼炮,如果我的記憶力不錯的話,其中的一門炮只射過一發(fā)炮彈。
這種拖延和拒絕采取最必要措施(這些措施能夠促進起義的開展)的行為,也就是出賣了整個的運動。在內部的問題上,也完全消極怠惰。關于廢除封建義務的事情只字不提;布倫坦諾先生知道得很清楚,在農民里面,特別是在上巴登隱藏著的革命分子很多完全超出了他的心愿,因此,他必須在他們還沒有更深地卷入運動之前,就很快地將他們制止住。新來的官員們大都是布倫坦諾的走狗,或者全都是些無能之輩;所有的舊軍官們,除開那些在近年來的反動時期使自己丟盡臉面因而逃之夭夭的人們以外,全都留任了原職,這就使得全體愿意寧靜的市民們大為高興。甚至連司徒盧威先生在5月的最后幾天也認為贊揚一下“革命”是適宜的,因為一切都很風平浪靜地過去了,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留任了原職。在其他方面,布倫坦諾先生和他的代理人也采取了如下的活動方針:盡可能使一切都轉回到舊軌道上來,盡可能減少混亂和騷動,并且使國家盡快地失去自己的革命的面貌。
在軍事機構中也盛行著這種因循守舊的作法:人們只干那些不能不干的事情。軍隊沒有指揮官,沒有訓練,也沒有秩序;無能的“陸軍大臣”艾希費特以及他的繼任人叛徒邁爾霍弗甚至連象點樣的軍隊的配置也不會。軍用列車毫無目的地、毫無意義地在鐵路上開來開去。各步兵營今天調到這個方向,明天又調到那個方向,誰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作。警備隊的士兵因為沒有事干成天進出于小飯館。顯然,這是存心使他們的精神頹喪,政府是想把他們尚存的最后一點軍紀也消滅干凈。對于第一批征集的所謂的人民自衛(wèi)團即凡是能手執(zhí)武器而年齡未逾30的男子的組織工作,是委任著名的約翰·菲力浦·貝克爾去進行的。貝克爾是一個瑞士籍的公民和瑞士軍的軍官。我不知道,布倫坦諾對于貝克爾在執(zhí)行他的使命時施加的阻力究竟有多大。但是我知道,在普法爾茨的軍隊撤退到巴登地區(qū)以后,當不能再拒絕這些衣著襤褸裝備很壞的普法爾茨部隊的堅決要求的時候,布倫坦諾為了推卸責任說了下面的一段話:“要依著我,他們要什么就給什么,但是大公回來的時候,至少要讓他知道,誰把他的積蓄都揮霍光了!”因此,要是說巴登的人民自衛(wèi)團一部分表現(xiàn)很壞,而一部分毫無組織,那末在這里,主要的罪過無疑地應由布倫坦諾和個別地區(qū)中他的那些心懷惡意的或庸碌無能的官員們來承擔。
馬克思和我在“新萊茵報”被迫??院?,最初踏上巴登的領土是在5月20日或21日,也就是在大公出走后的一個多禮拜,當時在邊防上的,或者確切些說,沒有邊防的這種極端的疏忽大意使我們驚奇不已。從法蘭克福到黑彭海姆的這條鐵路全被維爾騰堡人和黑森人所組成的帝國軍隊所占領;甚至在法蘭克福和達姆斯塔德也布滿了軍隊;所有的車站,所有的居民點都被強大的部隊所占據;有秩序的崗哨一直伸展到國境線上??墒?,從國境到魏茵海姆連一個人也看不到;在魏茵海姆也是這樣。唯一的預防措施,就是拆毀黑彭海姆和魏茵海姆之間的大部分鐵路線。只是在我們來到魏茵海姆期間,才開來了一支不大的不滿25人的近衛(wèi)團部隊。在魏茵海姆和曼海姆之間又是一片天下太平的景象。最多這里或那里出現(xiàn)一些個別的微帶醉意的人民自衛(wèi)團,他們倒有些象掉隊的士兵,或者象逃兵。自然,什么國境上的檢查也就更談不上了。可以在任何方向隨意地越過國境。
在曼海姆,不管怎樣,整個看來還有點象軍事時期的樣子。一伙一伙的士兵站在街上,或坐在小飯店里;人民自衛(wèi)團和市民自衛(wèi)團在操場上進行操練,當然大部分人很不熟練,而教官也很糟糕。在市政廳里,有許多的委員會、新舊軍官、穿軍裝和短衫的人們在開會。人民和士兵、志愿兵混在一起。他們在狂飲,歡笑,彼此十分體貼。但是轉眼便可看出,最初的熱潮已經過去了,許多人感到大失所望。士兵們心懷不滿;他們說,我們舉行了起義,而現(xiàn)在事情該輪到應該擔任領導的非軍事人員了??墒撬麄儏s一直拖拖拉拉,因而把事情弄壞了。士兵們對自己的新來的軍官們也不大滿意;新軍官和大公的舊軍官的關系不好,雖然,舊軍官每天都有幾名在開小差,但許多人在當時還是在服役;他們都迫不得已地陷入了悲慘的境遇里,而不知道怎樣自拔。終于怨聲四起,大家都抱怨缺少一個剛毅而干練的領導。
在萊茵河的另一岸,在路易港,運動在我們看來要好得多。在當時,在曼海姆許多青年顯然是第一批征集的,他們好象沒發(fā)生過什么事情似的,還在安然地干自己的事,但在路易港所有的人卻都武裝起來了。誠然,后來發(fā)現(xiàn),在普法爾茨也并非到處都是如此。在路易港,在志愿兵和士兵之間是完全相處無間的。在小飯店里(在這里當然也是擠得滿滿的),“馬賽曲”和其他諸如此類的歌聲卻不絕于耳。在這里,沒有誰在訴苦,也沒有誰在抱怨,大家都在歡笑,都把自己的靈魂和肉體貢獻給了運動,在那時,他們(特別是步槍手和志愿兵們)還完全情有可原地和天真無邪地幻想自己的力量所向無敵。
在卡爾斯盧厄,運動具有更加莊嚴的形式。這里已經指定在下午一時在“巴黎”旅館舉行宴會,但是宴會一直等到“巴登委員會的先生們”蒞臨時才開始。類似這樣一些引人注意的細微的跡象,就已經使運動具有令人愉快的官僚氣派了。
我們曾經對巴登委員會的各位先生們談過在前面提到他一個看法,這就是從一開始就必須向法蘭克福挺進,使起義繼續(xù)擴大,現(xiàn)在,再來這樣做想必是太遲了,如果在匈牙利沒有堅強有力的打擊,或者在巴黎沒有新的革命,那末整個運動就沒有希望了。很難想象,諸如此類的異端邪說究竟在這些巴登委員會的市民中間引起了怎樣的憤怒。只有布林德和戈克才站在我們的方面?,F(xiàn)在,當事件已經表明我們是正確的時候,那些先生們當然也要斷言,仿佛從一開始他們也是堅持進攻的。
在卡爾斯盧厄,當時已經看出大規(guī)模爭權奪位的端倪,這種爭權奪位的行動在“集中德國的全部民主力量”這個大名目下被吹噓成拯救祖國的行動。任何一個人只要在某個時候,某個俱樂部里多多少少糊里糊涂地發(fā)表過一次演說,或是在某一張偏僻地方的民主小報上號召過人們憎恨暴君,他都要急忙奔向卡爾斯盧厄或凱則爾斯勞頓來,以便在那里馬上變成一個偉人。用不著特別強調指出,在這里作出來的事情是完全與集中起來的那些力量相符合的。例如,在卡爾斯盧厄就有一位著名的所謂的哲學家阿塔·特洛爾[87],是法蘭克福議會的前任議員,是以前盡管有我們這位阿塔·特洛爾的百般獻媚但仍不免被曼托伊費爾查封了的所謂的民主小報的總編輯。這位阿塔·特洛爾費了很大的心思弄到了一個巴登駐巴黎大使的小職位,他認為自己特別有資格擔任此職,其原因就是在過去他在巴黎住了兩年,但卻沒有學會法語。他的確很幸運,得到了布倫坦諾先生的國書,但是,當他把行裝已經收拾妥當的時候,布倫坦諾卻突然派人來叫他,最后可以說是直接從他的口袋里拿走了國書。不言而喻,阿塔·特洛爾這時為了刁難布倫坦諾先生,便故意跑到巴黎去了。另外一個有堅定信仰的公民——海因岑先生也在卡爾斯盧厄,這位公民幾年來一直用革命化和共和化來威脅德國。大家知道,在二月革命以前,這位可尊敬的活動家隨時隨地都號召“戰(zhàn)斗”,但是當革命爆發(fā)起來以后,他卻認為最好是站在瑞士的中立的高山之巔來觀察德國的各種起義?,F(xiàn)在,他也終于樂意加入與“壓迫者”戰(zhàn)斗的行列了。如果根據他以前說的“科蘇特是個偉人,但他卻忘掉了雷汞”這句話來下判斷的話,預料他可能會馬上組織起前所未見的、非常巨大的毀滅性的力量來對付普魯士人。可是,事實并非如此!既然更遠大的計劃看來已經無法實現(xiàn),那末,我們這位憎恨暴君的人,據說,也就僅限于建立一支精銳的共和部隊,同時抽功夫給“卡爾斯盧厄日報”[88]撰寫幾篇為布倫坦諾辯護的文章,時常到“堅決前進俱樂部”走一走。俱樂部被解散了,精銳的共和主義者并沒有出現(xiàn),最后海因岑先生發(fā)覺,甚至連他都不可能再為布倫坦諾先生的政策辯護了。這位未被公認的、誰都不需要的、備受凌辱的海因岑先生,連一個“壓迫者”都沒有打死就來到了上巴登,而后從這里又到了瑞士。現(xiàn)在,他正在對“壓迫者”們進行報復:他住在倫敦,in effigie〔在想象中〕把他們成千成萬地加以斬首。
我們第二天清晨離開了卡爾斯盧厄去訪問普法爾茨。
關于巴登起義以后的進程,關于這次起義的一般政治領導和民事管理,我要說的也不多了。當布倫坦諾感到自己十分強大的時候,他一舉而消滅了以“堅決前進俱樂部”為代表的恭順的反對派。“制憲議會”是無條件地贊同布倫坦諾的全部措施的,因為議會的選舉是在布倫坦諾的巨大聲望的影響下,并且在支配一切的小資產階級的影響下進行的。“握有專政政權的臨時政府”(在虛構的國民公會下的專政?。┱麄€地是處于他的領導之下的。他就是這樣繼續(xù)進行統(tǒng)治,阻撓起義的革命的和軍事的發(fā)展,tant bien que mal〔馬馬虎虎地〕處理日常事務,熱心地保護大公(他一直認為大公是他真正的合法君主)的儲蓄和私人財產。他在“卡爾斯盧厄日報”上聲明,大公隨時都會回來,而城堡也的確一直都上著鎖,好象里面的住戶只不過是出外旅行去了似的。他每天都對普法爾茨派來的人許下一些不明確的諾言;而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獲是,建立在梅洛斯拉夫斯基領導下的軍事總指揮部,簽訂關于廢除曼海姆和路易港之間橋頭稅的條約,然而,這絲毫都不妨礙布倫坦諾先生下令在曼海姆方面照舊征收這種關稅。
最后,當梅洛斯拉夫斯基經過瓦格霍伊澤爾和烏布施塔特的戰(zhàn)役而被迫帶著他的剩余的軍隊越過高山跨過牟爾克河的時候,當不得不把卡爾斯盧厄和在那里的大量儲備物資放棄的時候,當牟爾克河畔的失利決定了運動的命運的時候,巴登的市民、農民和士兵們的幻想于是都破滅了,他們都叫嚷說布倫坦諾干了叛賣的勾當。布倫坦諾靠小資產者的膽小、農民的不自立以及工人的不夠集中而維持的全部威望,一下子就喪失凈盡了。布倫坦諾由于他自己的“制憲議會”控告他犯了背叛人民的罪過,在茫茫夜色的掩蓋下逃到了瑞士,藏身于蘇黎世州的費爾塔連。
可以使人感到安慰的是,布倫坦諾先生因自己的叛賣行為而受到了足夠的懲罰:他的政治地位完全毀滅了,他成了所有政黨都鄙視的人。巴登的運動遭受到失敗這件事情本身倒沒有決定性的意義。巴黎的6月13日和戈爾蓋的拒絕向維也納挺進,即令當時有可能將運動推廣到黑森、維爾騰堡和法蘭克尼亞去,也使巴登和普法爾茨尚存的一切可能成功的機會喪失凈盡。失敗有可能更光榮些,但是無論如何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什么事情使革命的政黨不能寬恕布倫坦諾先生和支持他的那些膽小如鼠的巴登的小資產者呢?這就是:在卡爾斯盧厄、夫賴堡和拉施塔特發(fā)生了屠殺,在拉施塔特囚室內因傷寒病而被普魯士人悄悄地殺害了無數不知名的人,在這些罪行中,他們都有直接的責任。
我想在本刊第二期中敘述一下普法爾茨的局勢,最后描寫一下巴登-普法爾茨的運動。
注釋:
[81]1849年5月12日在奧芬堡(巴登)召開了巴登人民同盟代表大會,大會的領導人只要求改組內閣和召開制憲議會。只有在巴登軍隊投到人民這邊來之后,在1849年5月13日的群眾大會上,才提出了比較革命的要求,并成立了巴登委員會,奪取了全部政權。——第155頁。
[82]參議會是法蘭克福自由市的管理機關之一;兼有立法和行政的職能。——第156頁。
[83]“堅決前進俱樂部”是1849年6月5日在卡爾斯盧厄成立的,它聯(lián)合了對布倫坦諾政府采取投降政策和在政府中加強右派分子的活動表示不滿的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共和主義者的比較激進的一派(司徒盧威、契爾奈爾、海因岑等人)。俱樂部建議布倫坦諾把革命推向巴登和普法爾茨境外,在政府中增加激進分子。俱樂部的委員接到否定的回答后,于6月6日試圖以武裝示威游行來威脅政府。但是政府得到了市民自衛(wèi)團和其他武裝部隊的援助,迫使他們繳械投降。于是“堅決前進俱樂部”被封閉了。——第159頁。
[84]古·司徒盧威認為必須反對的“人類六大禍害”是:君權、氏族貴族、官吏、常備軍、僧侶、財政巨頭的統(tǒng)治。(參看載于1849年10月26日“德意志倫敦報”上的“古·司徒盧威來信”)——第161頁。
[85]指1848年巴塞爾附近比爾斯費爾頓出版的古·司徒盧威的小冊子“德國人民的基本權利”(G.Struve.《Die Grundrechte des deutschen Volkes》.Birsfelden bei Basel,1848)。——第162頁。
[86]在卡爾斯盧厄等級代表議會大廳內舉行了布倫坦諾政府會議。——第163頁。
[87]阿塔·特洛爾是海涅寫的同名長詩中的人物。這本詩對德國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進行了諷刺。阿塔·特洛爾即普遍平等論的信徒的原形,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流亡中的大人物”一書中所指出的,就是阿爾諾德·盧格。
1848—1849年,阿·盧格在柏林出版了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報紙“改良報”(《DieReform》)。——第168頁。
[88]“卡爾斯盧厄日報”(《Karlsruher Zeitung》)是德國日報,巴登政府以及1849年布倫坦諾政府的官方報紙。——第169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