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也是我們家長常用的教育手段,有這么幾點需要家長注意。
第一,在幾種情況下不要批評孩子。比如說,沒了解清楚情況的前提下不要批評孩子。像陶行知先生,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打架,他沒張口先批評孩子,盡管他看到了打架現(xiàn)象。所以,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情況,再批評孩子。在氣頭上別批評孩子。有一些家長從學校開完家長會,到家再喝一點酒,很生氣,這時候你最好別說孩子。吃飯的時候,你最好別說孩子。有的家長習慣于把飯菜都擺上來了,你也很辛苦了,色、香、味俱佳,但是往飯桌上一坐,就開說,這是最要不得的。當著客人,當著親朋好友,當著陌生人別批評孩子。有一些家長就習慣于這樣,人家串門來了,挺高興的,然后張嘴就問,你孩子考多少分啊,我孩子考了雙百,你瞧我們家這個孩子,一門考80、一門考70,他就開始批評,什么學習越來越差,等等,常當作客人面批評孩子。慢慢的,孩子的自尊就沒了,孩子的自信也就沒了。
第二,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有一些家長習慣于說孩子問題的時候,把孩子以前的問題都抖落出來。今天孩子淘氣讓老師留下來了,結果回家說孩子,我算看透你了。你瞧了嗎,人家孩子兩歲就會到處跑了,你兩歲的時候還走不好路呢,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呢;人家孩子三歲都能夠學這學那了,你三歲還尿床呢,等等,這是孩子特別覺得忌諱的。家長總是不停地揭孩子的瘡疤,抖落孩子以前的問題,這是最要不得的。要就事論事,今天做錯了一件事,我們就說這一件事。
第三,不要說過頭的話。有些家長一說起孩子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然后就氣不打一處來,經(jīng)常說一些過頭的話。比如說,我算看透你了,你也就這德行了,你沒出息到家了,你讓我傷心透了,你干脆滾蛋得了,你別再回來了,我不要你了。情況和道理,孩子總是慢慢地知道的,你總對孩子這么說過頭話,孩子會從抵觸到泄氣,慢慢的你教育的權威會越來越?jīng)]了。這樣的強刺激會讓孩子心里產生種種的陰影,給孩子種種的暗示:自己就是一個沒出息到家的孩子,就是一個記吃不記打的孩子。
第四,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這也是一些家長常犯的一個錯誤。一說到孩子,就老拿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比。你瞧人家那孩子,年年“三好生”、初二就入團了,你瞧你。孩子小的時候,你瞪大了眼睛,提高了嗓門這么比較,可能在孩子心里產生一點震撼。我想告訴家長,當孩子上了中學,你還這么比,他馬上能回答你,你瞧人家胡錦濤還是國家主席呢,你也這么大歲數(shù)了,你怎么什么都不是啊。你怎么說,你沒話可說了。
下面我談一下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這么五點:
第一,到了中學,孩子就進入了人的生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什么時候???新生兒。孩子生下來特小,五斤,喂養(yǎng)得特別好,出滿月十斤了。第二個生長高峰就是上中學的時候。家長會有一種什么感覺呢?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也許自家孩子生活在身邊,你感覺不到他長那么快,但是看別人的孩子,你會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感覺,幾天不見大姑娘了,大小伙子了,快跟媽媽一般高了,跟爸爸一般高了。這是他生理的一個迅猛發(fā)展的時期。隨著他身體的迅猛發(fā)展,在這個時期會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我長大了。剛才一位家長說了,我們家孩子就把自己當大人了,我是大人了。
盡管他在我們眼中還是孩子,盡管他還十分的幼稚,但是他是自己眼中的大人了。隨之而來的,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特別希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尊重。呼吁理解萬歲,呼吁得最厲害的是誰???中學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