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怎么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確實發(fā)展了鄧小平同志的理論。在江澤民同志擔任總書記的階段,把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些理論,還沒有來得及變成實踐的,開始變成實踐。比如說,鄧小平同志還沒有來得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江澤民擔任總書記以后,基本上把中國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在基本框架上建立起來了,基本上把鄧小平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一些基礎性的結構建立起來了。在黨建理論上也有重大突破,這就是允許私人企業(yè)主、新興的各類組織的代表者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初我們是不允許他們入黨的,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如果你原來是資本所有者,必須把你的資本、你的財產、你的生產資料獻給黨,獻給國家,你必須有一個階級上的轉變才能入黨,你不可能一邊當私人企業(yè)主,一邊還當黨員。
對這一點,當初鄧小平同志也說過,說我們的黨員如果說當了私人企業(yè)主,要讓他退黨,如果說你還要繼續(xù)當黨員,必須得不當私人企業(yè)主,必須把你的私人財產獻給黨或者國家,過去小平同志是這個觀點。江澤民同志當初也提過這個觀點,但是后來轉變了。這就是與時俱進,就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實行了股份制,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fā)展的經濟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民營企業(yè)的領導人、私人企業(yè)主,他們承認黨章,承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制度,如果我們把這批人都排除在中國共產黨之外,那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就會大大的削弱,而這批人是很有能量、很有力量、很有才能的,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很有貢獻。既然中國的經濟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的上層建筑,作為我們的執(zhí)政黨,我們的結構也要順應這種變化。而過去,我們是在搞革命,搞階級斗爭,所以過去我們黨對階級成分是非??粗氐?,革命的首要問題是看你是哪個階級的。既然是工人階級政黨,你是資產階級的,你要革命就必須背叛你的階級,你才能入黨,那是過去我們搞革命所需要的。而現(xiàn)在,我們已經從一個搞革命的黨,轉化成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執(zhí)政黨,從原來一個搞計劃經濟的黨變成了一個領導市場經濟的黨,那我們這個黨自身的成員必然要發(fā)生一些變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非常深刻得揭示了我們黨的性質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先進文化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這三個代表的性質沒變,我們黨的性質就沒變,不能認為我們黨員的成分里面有了變化,就認為我們黨的性質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我們在這三個方面的先進性,繼承了我們黨在這三個方面的先進性,又發(fā)展了我們黨在這三個方面的先進性。
第八,怎么樣理解科學發(fā)展觀。
胡錦濤同志擔任總書記以后,鮮明地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他強調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質與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強調兩個本,一個是根本目的,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斷的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是我們發(fā)展的根本目的;二是解決一個根本手段的問題,發(fā)展的根本手段是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相反的是以物為本的發(fā)展觀,以物為本的發(fā)展觀就是片面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GDP,為了GDP而發(fā)展,有可能就損害人民的利益,造成污染,資源的破壞,社會各種矛盾的加劇。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就是強調我們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性和根本手段,強調人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是為了克服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以物為本的傾向。因為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獲得發(fā)展的果實,享受發(fā)展的果實。
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就批判它的異化,工人階級成了資本的奴隸,成了資本的工具,實行共產主義就是實現(xiàn)人性的復歸,克服異化,馬克思的理論核心問題就是以人為本。共產主義是個性自由的社會,個性全面發(fā)展。今天的資本主義確實是帶有了越來越濃的社會主義色彩,我認為今天的資本主義跟馬克思在世的時候的資本主義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今天的資本主義確實帶有很多社會主義的色彩,這正是資產階級消極的揚棄資本主義的結果,是工人階級積極的揚棄資本主義的結果。這是馬克思預見到的,就是資產階級也在消極的揚棄資本主義的一些缺點,工人階級也在通過它的斗爭,議會斗爭、宣傳、工會力量也在積極地揚棄資本主義的缺點。他增加了很多以人為本的內容,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個新變化。這種新變化也確實反映了工人階級斗爭的成果,當然不是武裝斗爭,是議會斗爭。資產階級也在消極的接受工人階級的要求,向工人階級讓步,所以才有今天資本主義制度的新變化,也可以說帶有很多的民主社會主義色彩。
中國既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決定我們應該是以人為本,所以在胡錦濤擔任總書記以后,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性東西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像農民工的問題、城市拆遷居民的問題、下崗工人的問題、老弱病殘的問題等,都受到了重視,還有取消農業(yè)稅、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新農村建設等。我們的市場經濟、我們的改革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體現(xiàn)以人為本,而我們前一階段又沒有來得及注意這些問題,使我們一些人誤認為我們不以人為本,放棄社會主義了,誤以為鄧小平是打左邊燈向右拐了。其實不是,鄧小平不是這個意思。我覺得胡錦濤同志擔任總書記,他提出科學發(fā)展觀,提出和諧社會,都在力圖克服我們發(fā)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產生的那些違背以人為本的現(xiàn)象,違背社會和諧的現(xiàn)象。市場經濟有利于強者,不利于弱者,如果說我們這個社會只強調發(fā)展市場經濟,必然的結果就是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必然造成貧富的尖銳對立,必然造成廣大的弱勢群體對社會的不滿,而不滿的人會越來越多。毛澤東當初特別怕兩極分化,他不讓搞三自一包,就是認為三自一包搞了以后,搞私有制,搞市場交換,搞市場經濟,貧富越來越分化,最后倒霉的是弱者,是老百姓,他特別怕這個。
但如果中國不搞市場經濟,中國就發(fā)展不起來,中國就會貧窮,如果只搞市場經濟,也可能背離社會主義,勞動人民也不滿,所以我們就必須得是市場經濟加和諧社會,一手要抓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構建和諧社會。我們要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發(fā)展的果實,這種發(fā)展的果實可能不是直接從市場上來,很多人不是直接從市場上來,是通過和諧社會的政策上來,這樣才能保證中國的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