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國情 完善全民守法激勵機制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專家、《中國法學》總編輯 黃文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國情,抓住影響全民守法的各種制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激勵群眾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新思路新舉措,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社會。
堅決改變那種“遇事找人找關系”的現(xiàn)象,引導群眾遇事找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政法機關做起,堅決破除各種潛規(guī)則,杜絕法外開恩,改變找門路托關系就能通吃、不找門路托關系就寸步難行的現(xiàn)象,讓托人情找關系的人不但討不到便宜,相反要付出代價。”這就要求,國家機關要堅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和司法,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凡是合理合法的訴求就能通過法律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堅決改變那種有問題靠“鬧”來解決的現(xiàn)象,引導群眾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決不能讓那種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現(xiàn)象蔓延開來,否則還有什么法治可言呢?”近年來,國家執(zhí)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了一批以鬧逐利、靠鬧謀利的違法犯罪人員,引導群眾形成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的習慣。
堅決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xiàn)象,讓遵紀守法成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許多違法犯罪行為之所以禁而不止、治而不絕,關鍵在于背后有強大的利益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xiàn)象”。這既要求立法機關堅持科學立法、責罰相當,精準設定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決不讓違法者有利可圖,又要求執(zhí)法司法機關堅持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提高違法行為的懲治率,決不讓違法者有機可乘。
堅決改變好人吃虧、壞人得志的現(xiàn)象,在全社會樹立起崇德向善的正確導向。近年來,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民法典等法律法規(guī),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依法懲處失德敗德的違法行為,依法保護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行為,起到了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治理效果。
堅決改變善行義舉難行的現(xiàn)象,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斗ㄖ紊鐣ㄔO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近年來,政法機關通過完善正當防衛(wèi)、見義勇為等善行義舉的認定標準,依法宣告正當防衛(wèi)人無罪,依法保護見義勇為者權益,讓法律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