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報告> 文稿> 社會> 正文

培養(yǎng)孩子自制力的有效方法(5)

四、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拖延行為

孫媛媛:面對孩子的拖延行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田宏杰:幼兒的思維更多集中于當下,對未來發(fā)生的事情沒有規(guī)劃。如何讓孩子有計劃,就像韓園長說的,今天出門買東西,出門前家長要和孩子先進行溝通規(guī)劃,讓孩子知道一會兒出門要做什么。只有在頭腦里知道未來大概有幾件事情要做,孩子才能有規(guī)劃。

我們家閨女,在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催她快點收拾,不要拖了,早點兒上床睡覺。我給她的安排是八點開始準備,八點半上床讀故事,九點關燈休息。在我八點多催她的時候,她說,“媽媽不要嘮叨了。”我說,“你才上中班就嫌媽媽嘮叨了?你想自己安排上床睡覺的時間,不想讓媽媽干預了?”孩子說,“是,對。”有的媽媽對于孩子的這種要求,會直接答應,立刻撒手不管,就想看看孩子能不能安排好。我擔心她會被各種事情分散注意力,影響晚上的睡眠。于是,我說,“好,今天已經很晚了,還是由媽媽引導你做睡前準備,明天你自己安排。”第二天七點多,我對她說,“既然要自己管理自己,那你說說睡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她說了五件事,喝牛奶、刷牙洗臉、收拾玩具、準備明天的衣服、讀繪本。我說,“我們來畫一張思維導圖,每做完一件事就打一個勾。”做完事情打勾這個動作,會讓孩子有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我們成人也一樣,因為完成一件事情會讓大腦釋放令人開心的物質。五個勾都打完后,她說,“媽媽你看現在幾點了。”我說,“八點二十,你還提前了幾分鐘。”她說,“那剩下的時間做什么。”我說,“你可以多讀一本故事書。”

所以,有時候孩子拖延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孩子沒有在頭腦中形成做事的規(guī)范和流程。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范和流程后,家長要想辦法提高單個環(huán)節(jié)的效率。比如洗手,很多孩子都會玩水,家長對此很苦惱,認為明明可以一分鐘之內完成的事情,孩子非要拖到五分鐘。與其每次在孩子洗手的時候催促,不如就給孩子留出五分鐘的時間,家長要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提高效率,如果每次孩子都要花五分鐘洗手,那就說明五分鐘是孩子的現有水平?,F有水平不是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有的水平,而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表現出來的水平。比如,每天出門前孩子都要求上廁所,與其不耐煩地說“你能不能別去了”,不如在出門前留出時間。

韓晶晶: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意識。從中班開始,幼兒園就會引導孩子感受時間。我們會先讓孩子從一分鐘開始感受。老師會問小朋友們,一分鐘之內我們能完成多少事情,有的小朋友說能完成20個插片,有的小朋友說能畫一幅畫,有的小朋友說能敲3下小鼓。因為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所以有的孩子提出的任務多,有的孩子規(guī)劃的任務少。然后,老師就會在大屏幕上倒計時,并且讓孩子們聽著嘀嗒嘀嗒的聲音,做自己規(guī)劃的事情。一分鐘過后,孩子們拿著預先計劃與完成情況對比,提出能插20個插片的小朋友發(fā)現插了40多個,提出畫一幅畫的小朋友還沒有想好畫什么,提出敲3下小鼓的小朋友跟著嘀嗒嘀嗒的聲音一直敲。孩子們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會一分鐘的時間概念。慢慢地,孩子們就會明白如果想要做比較復雜的事情,就要將每個一分鐘累計起來。

孫媛媛:家長總是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用一個小時或一個晚上的時間尺度衡量孩子能做多少事情。今天聽了韓園長的分享,我想還是要從幾分鐘開始,讓孩子認識到幾分鐘能完成多少任務,再提要求。比如,剛才韓園長說的,本來以為自己只能插20個插片的小朋友,最后插了40多個,孩子內心肯定很有成就感。

韓晶晶:對,之后他還會主動想辦法,怎么提高效率,在一分鐘之內插更多的插片。這樣就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逐步學會利用和管理時間。

孫媛媛:而且當孩子高效完成任務后,他可以自己安排剩下的時間。

田宏杰:對于上學后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高效完成任務后,再給孩子多加兩道題,這是對時間管理行為的懲罰。但是說實話,家長有時候確實要求過高,總希望孩子學完一項后再學一項,在孩子背好單詞后,就要求孩子做閱讀題。這樣就給孩子一種感覺,完成當前任務后,還有無窮無盡的任務。所以,家長要經常反思,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是在過更自由的人生,還是在過我們安排的人生。

孫媛媛:作為家長,今天與兩位專家溝通后,我的感受是勿忘初心,孩子在成長,我們也要隨孩子一起成長。希望我能成為一名權威型家長,對孩子先有愛、再提要求。

韓晶晶:今天和家長代表、田老師一起討論了很多問題,歸根到底是希望家長能多陪伴孩子。家長最長情的陪伴,是孩子一生中最美的記憶。

田宏杰:今天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自制力,要在生活中用心觀察孩子、陪伴孩子。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我們對孩子的期待,眼中有孩子的真實需求。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范璧萱校對:趙葦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