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種古代文明
在新石器時代與金屬器時代之交,即銅石并用或金石并用時代,世界上產生了六個獨立的文明,分別為,公元前4000年代末出現的西亞兩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fā)拉底河)流域文明和北非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公元前3000年代末出現的東亞兩河(黃河與長江)流域文明、南亞兩河(印度河與恒河)流域文明、南歐愛琴海文明和公元前1世紀左右出現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也就是說,公元前3000年代末到2000年代末,在舊大陸地區(qū)形成了五個文明,在新大陸(美洲)形成了一個文明。其中舊大陸的五個文明中有四個具有相同之處,他們基本出自同一個地區(qū)的農業(yè)文化,也就是一萬年前在西亞兩河流域邊緣的農耕文化發(fā)源地。這里的人人工栽培了小麥、大麥、橄欖、葡萄和無花果。
而在東亞的華夏文明完全是獨立形成的農耕文明。因為中國與西亞農業(yè)發(fā)源地以及四大古文明之間橫亙著難以穿越的青藏高原與帕米爾高原,因此在農業(yè)革命與文明的形成時,沒有可靠證據表明兩地存在相互聯(lián)系。華夏文明誕生的時間與古希臘文明接近,都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這也是我們歷史比較的起點。
二、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異同之處
(一)時間上的同異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存在,古希臘文明雖然與華夏文明幾乎同時形成,但與公元前2000年以前產生的世界上最早的那批青銅時代文明一樣,沒有挺過鐵器時代早期的考驗。古希臘在公元前二世紀左右,被古羅馬征服,失去了自己的政治獨立。在公元四世紀被基督教化,又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獨立,也就是文明的消亡。
如今的希臘是十九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結果。古希臘文在羅馬基督教化、希臘文明滅亡后一直存在著,但他的繼承人是歐洲人。因為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東羅馬帝國一直在拜占廷保留著傳統(tǒng)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著作,同時也收羅了一批懂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學者。到七世紀時,東羅馬帝國宣布古希臘文為官方語言,所以從公元七世紀到十五世紀東羅馬帝國一直使用古希臘文。
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后,一批懂古希臘文的東羅馬帝國知識分子帶著珍貴的古希臘文獻逃到了意大利,而這個時候意大利剛好處在文藝復興時期。于是這些拜占廷學者就成了意大利人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的老師,教他們學習古希臘文,同時保留下來了今天蔚為大觀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著作。
華夏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xù)至今的古老文明,其間雖然也遇到過夭折的威脅和挑戰(zhàn),比如西周時,西部的犬戎族曾大舉入侵,導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開啟了東周時期。但是東周依靠諸侯們的支援,尊王攘夷,最終保住了最初的華夏文明。此后也有多次威脅,比如公元前七世紀,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蠻夷威脅中原的華夏文明,齊桓公和晉文公又一次尊王攘夷,消除了南北威脅。魏晉之后,華夏經歷了長期的分裂,也有過游牧民族、少數民族掌權的時候,這些少數民族先后都接受了漢魏的政治制度,所以華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就這樣曲曲折折地不斷存續(xù)下來。
我認為,華夏文明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關鍵內因是從先秦時期形成了非常好的價值觀。比如,儒法道墨等先秦諸子所提出的基本價值觀,如尊重權威和長輩、贍養(yǎng)父母;崇尚集體主義;重視教育、好學深思;倡導愛國愛家、敬鬼神而遠之、事在人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儉持家的人生觀;強調遵守然諾、勇敢堅韌、誠實守正、先人后己等美德。此外,世界上各個民族早期的宗教神話,只有我們體現了事在人為、發(fā)憤圖強的精神,比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倉頡造字、神農嘗百草,全是強調人的主觀行動。而其他神話故事都是突出神的指示,一切人的活動都是鬼使神差的結果。此外,我國還有國土大、人口多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優(yōu)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