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在公元1602年繪制的《山海輿地全圖》是一幅彩圖,據(jù)說在當時流傳很廣,但現(xiàn)在我們無法親見。有幸的是,它的母本保存在了明朝馮應京所編纂的《月令廣義》中。所以,現(xiàn)在在《月令廣義》中還可以看到利瑪竇的這幅圓形的世界地圖。
公元1601年,利瑪竇到達北京的時候,曾經(jīng)給萬歷皇帝獻上了許多物產(chǎn),其中就包括一本《萬國圖治》。利瑪竇希望以此來贏得萬歷皇帝的好感,并且讓明廷了解世界的面貌,改變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
他在北京期間,于公元1602年繪出了六條幅的《坤輿萬國全圖》,這是利瑪竇繪制的中文世界地圖中最有名的一幅。這幅圖的主圖是一個橢圓形的世界地圖,并且附有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在有關地名還加了一些說明,在文字部分還介紹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物產(chǎn)資源、風俗人情、文化習慣等。
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并不是對奧特里烏斯《地球大觀》的照搬照抄,而是結合了中西最先進的地理研究成果,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為精確的一幅世界地圖。這幅地圖是以中國地圖為中心的,由于當時澳大利亞還未被發(fā)現(xiàn),所以這幅圖向中國人介紹了世界上的五大洲: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現(xiàn)在的非洲)、南北亞墨利加(現(xiàn)在的南北美洲)、墨瓦臘泥加(南極洲)等。還有四大洋:大西洋、大東洋(現(xiàn)在的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并且附注了地理志譯,為中國人介紹了近代西方地理學說和概念。
在公元1608年,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由明朝宮廷的內(nèi)監(jiān)摹繪了12份彩圖,現(xiàn)在有一份由南京博物院收藏,也成為南京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秶覍毑亍返谝患纠锼浿频哪暇┎┪镌旱膸讉€國寶之一,其中就包括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的這份母本。
這份母本與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它增加了一些彩繪圖案,包括各大洋,各種帆船9艘,鯨魚、鯊魚、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繪有陸上動物,包括犀牛、大象、獅子、鴕鳥等8種。所以整幅地圖看起來非常地精美,堪稱國寶。
利瑪竇在公元1583年—公元1588年間,與羅明堅還合作編寫了一部辭書《葡漢辭典》。這本辭典首開以拉丁字母標注漢字讀音的先河,成為漢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鼻祖。這本辭典有點類似葡萄牙語和漢語對照的詞匯表,每一頁的編排基本分成三欄:葡萄牙語的詞條、拉丁字母的注音和漢語的詞條。葡語是按照字母排列,包括有單詞、短語,甚至還有短句,一共6000多個。漢語的詞條有5461個,大約有540多個葡語詞條沒有漢語的對應詞。
由于這部辭典是利瑪竇學習漢語所用,里面收錄了大量的口語詞匯。對于現(xiàn)在研究明末口語的白化具有極其珍貴的語言學價值。目前,已經(jīng)有很多的語言學家通過對這部辭典手稿的研究,考證出當時的官話是以南京官話為正音的。
利瑪竇來華后發(fā)現(xiàn),他們最初所模仿的僧人打扮有一些問題。因為在當時僧人的社會地位并不高,反而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儒生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時候利瑪竇的思想發(fā)生了重要轉變,他從原來的僧人打扮開始正式的留須、留發(fā)、戴儒冠、著童身服,見客時以秀才禮。“合儒易佛”的路線確立之后,結交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就成為了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士的首要任務之一。
其中與利瑪竇交好有徐光啟、李之藻等儒家學者。比如,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與李之藻合譯了《渾蓋通憲圖說》《同文算指》等。這些譯著的問世,開創(chuàng)了西方數(shù)學傳入中國的先河,對晚明數(shù)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