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一)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報告第一次以黨的正式文件形式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使之成為一項憲法原則。至此,依法治國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
2002年3月,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第一次提出“依憲治國”概念,并首次將“依憲治國”與“依法治國”聯系起來,明確肯定“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一規(guī)定是正式的法律文件首次對“依憲治國”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確認”。
2004年9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依憲執(zhí)政”。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命題新任務,確認了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要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針;提出到2020年法治建設五大階段性目標任務,即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明確提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重申“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作用,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新任務,制定了更加完備的政策和行動綱領,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的健全和完善。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彰顯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的特征,注重法治建設的宏觀指導性、政策統(tǒng)籌性以及制度有效性。
2014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黨的文件形式首次明確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與依憲執(zhí)政之間的辯證關系,規(guī)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
(二)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
早在1954年憲法制定時,違反憲法的問題就引起了制憲者的高度關注。劉少奇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指出:“我國憲法的頒布,是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共同奮斗獲得了偉大勝利的一個成果,但是這并不是說,憲法頒布以后,憲法所規(guī)定的任何條文就都會自然而然地實現起來。不是的。憲法一方面總結了我們過去的奮斗,另一方面給了我們目前的奮斗以根本的法律基礎,它在我們國家生活的最重要的問題上,規(guī)定了什么樣的事是合法的,或者是法定必須執(zhí)行的,又規(guī)定了什么樣的事是非法的,必須禁止的。在憲法頒布以后,違反憲法規(guī)定的現象并不會自行消滅,但是憲法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武器,使我們能夠有效地為消滅這些現象而斗爭。”
1982年憲法在制定過程中認真總結了前三部憲法在實施方面存在的經驗和教訓,對憲法實施的重要性高度予以重視。1982年11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彭真委員長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中特別強調憲法實施對宣傳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制定了新憲法,中國共產黨也將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同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一道,共同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實施。憲法通過以后,要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地進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十億人民養(yǎng)成人人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觀念和習慣,同違反和破壞憲法的行為進行斗爭,這是一個偉大的力量。體現了人民意志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的新憲法,又由全體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來保證它的實施,就一定能夠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勝利發(fā)展中發(fā)揮偉大的作用。”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要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重申現行憲法關于保障憲法實施的職責規(guī)定。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進一步重申要在“憲法實施”上下功夫,他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切實在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上下功夫。”
(三)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強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制度”,提出“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jiān)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guī)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fā)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進一步指出“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違憲問題得到糾正,這也是滿足憲法全面實施的要求。
(四)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
備案審查制度是維護憲法權威最重要的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強調“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