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力伸縮規(guī)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6)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俄羅斯國力伸縮規(guī)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6)

——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zhàn)略問題研究中心張文木教授

記 者:第二次興衰中,俄羅斯國力伸縮規(guī)律是如何展現的?

張文木:進入“蘇聯時代”后,俄羅斯國家以“蘇聯”的名義開始了第二次沿著同一路徑經歷重生與毀滅的命運的輪回。

1918年1月23日,全俄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隨即而來的是從1917年開始的三年國內外武裝破壞和干涉。1922年蘇聯成立。蘇聯在建立的過程中,有些國家是自愿與蘇俄聯盟的,也有些國家是由于戰(zhàn)時需要被蘇聯強力兼并入盟的。蘇聯從聯盟國家形態(tài)向帝國形態(tài)的國家轉變,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1940年蘇聯吞并波羅的海三國。與彼得大帝不同的只是這次兼并還包括了波茲南以東的波蘭領土。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解放了東歐諸國的同時,也就實現了對東歐及東南歐國家的控制。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簽訂的“百分比協(xié)議”使蘇聯在英俄歷史上首次在談判桌上實現了比“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后得到的更多的利益,但仍沒能獲得進入地中海的通道。

與沙皇俄國追逐大海的路徑相同,1944年蘇聯與英國簽訂“百分比協(xié)議”和1948年蘇聯南斯拉夫沖突后,蘇聯認識到進入地中海無望,便將其進攻的目標轉向中亞。1945年12月,蘇聯支持在伊朗的庫爾德人建立“庫爾德人民政府”,在伊朗蘇占區(qū)成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并阻止前去鎮(zhèn)壓的伊朗政府軍。美英兩國以蘇聯違背1942年美、英、蘇為保護其戰(zhàn)略交通線派軍進駐伊朗時所達成的戰(zhàn)后6個月撤出伊朗的承諾,對蘇聯施加巨大的輿論壓力,迫使蘇聯于1946年4月4日與伊朗達成協(xié)定并被迫撤軍,伊朗政府軍隊于1946年年底迅速鎮(zhèn)壓了這兩場在蘇聯支持下的獨立運動。斯大林的這次行動只不過是19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80年代俄羅斯國家為進入印度洋而分別與英國和美國在阿富汗較量的歷史再現,不同的只是斯大林在中亞的這次試探步子更小、更為謹慎罷了。

與沙俄時期一樣,中亞的失敗使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再次將出海目標鎖定在遠東。此時與蘇聯出??谟嘘P系的中國和朝鮮正處于內戰(zhàn)之中。蘇聯經過美國、英國及蔣介石政府認可后獲得了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旅順港駐軍的權利,蔣介石政府的隨后倒臺以及新中國對蘇聯在中長鐵路管理和旅順港駐軍等權利的收回,迫使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再次重復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但比尼古拉二世更為謹慎的進軍朝鮮半島的路徑,即支持朝鮮北方政權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不料戰(zhàn)爭雙方在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停戰(zhàn),這使斯大林從朝鮮半島借中朝之手獲得出海口的目標化為泡影。好在不是蘇聯直接參戰(zhàn),但這次發(fā)生在朝鮮半島的近三年的戰(zhàn)爭盡管沒有傷著蘇聯的元氣,卻傷了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底氣,蘇聯從此失去了對中國東北三省的實際控制力,這使蘇聯通過蒙古獨立而獲得的對華地緣戰(zhàn)略優(yōu)勢大為貶值。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朝鮮戰(zhàn)爭后,東北三省的實際控制權回到中國手中對中國的主權安全具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知道,雖然東海較東北亞對中國更具直接威脅,但從東海入侵中國的勢力如沒有內陸沿線的配合,就不可能形成大規(guī)模和長期占領,而無大規(guī)模占領的入侵,就只能“攻城”而不能“略地”,由于海上和山險之地均不能形成成建制的大規(guī)模、長期的裝備和資源的持續(xù)跟進的空間條件,因而從東海入侵并不能動搖中國國力的根本,而進入朝鮮半島后登高西進就是一瀉千里的東北大平原;占據東北大平原就可形成成建制的大規(guī)模、長期的裝備和資源的持續(xù)跟進。有了源源不斷的裝備跟進——而這些在海上和山地是不能實現的,就可造成地區(qū)性長期占領的物質條件、建立傀儡政權并由此造成被侵略國家的分裂或覆滅。由于占據東北三省,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可以持續(xù)八年;由于沒有陸基遑論東北三省,19世紀40年代英國只能對中國短期侵擾。經驗表明,在一定條件下,裝備跟進的規(guī)模和持續(xù)時間長短決定戰(zhàn)爭的成敗,陸基而非?;拇笮Q定裝備制造及其跟進的持續(xù)時間長短。明乎此,也就明白了加強而不是削弱東北國企裝備制造業(yè)的優(yōu)勢地位,對中國國家安全所具有的生死攸關的戰(zhàn)略意義。據此觀察,中國甘肅和東北三省對中國安全均具有全局的意義。為了保障西域的穩(wěn)定,自古涼州多好馬,大規(guī)模地養(yǎng)馬在古代就是成建制的重裝備制造,這是平亂部隊有效發(fā)揮作用的先決條件。有了這些條件,西域可保無虞。

與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遠東失敗后又調頭南歐巴爾干的路徑一樣,蘇聯在朝鮮半島“失手”后又調頭轉向南歐,赫魯曉夫時期的蘇聯政府在與南斯拉夫和解后又于1956年出兵平息了波蘭和匈牙利試圖擺脫蘇聯的運動。勃列日涅夫政府上臺后,于1968年直接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zhèn)壓了那里的“自由化”運動。隨之而來的是在美國深陷越南期間,勃列日列夫政府向美國的世界霸權“叫板”,為沖刺印度洋而全面布陣。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并隨之深陷其泥潭,并由此一蹶不振。1985年,戈爾巴喬夫政府上臺,但這時的蘇聯已處于山雨欲來的前夕,盡管戈爾巴喬夫試圖收縮已被勃列日涅夫繃得很緊且遠超出極限的國力“皮筋”,但因操作過急,直接從“政治體制改革”入手,經濟上的“休克”計劃、“百天”改革計劃一個比一個激進,最終導致1991年底蘇聯的解體,解體的起始起點恰好又回歸到波羅的海三國。

責任編輯:葉其英校對: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