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行者知之成”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只有我們把一個道理切切實實地落實到實踐中了,這時候才能說我們真正理解了。耍嘴皮子、空講道理而不落實它,不能說是真正懂得道理了。簡單解釋就是,真正的理解必體現(xiàn)在行動中,只有真正行動了,實踐了,落實了,才表明我們懂得了“真知”。所以王陽明先生在后面就說了:“圣學(xué)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做兩事”。真正圣賢的學(xué)問一定是知行合一的,不能把“知”和“行”分開。沒有“知”而去“行”,那是盲目、愚昧的;反過來講,沒有“行”,只是“知”,一切離開了行動的說教都是空洞而沒有意義的。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座談會上引用這句話的用意何在?實際上這是告誡我們,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的問題。尤其是當(dāng)時參與座談的很多都是年輕人,習(xí)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對青年人成長的引導(dǎo),切中了當(dāng)前年輕人存在的普遍問題或者說弱點,并作出了有針對性地指導(dǎo)。
那么,現(xiàn)在年輕人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前幾年有一句流行話: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很多年輕人有同感。懂得很多道理,總是夸夸其談,可依然生活得不如意。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今天結(jié)合習(xí)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句話,可以作出回答,答案就是一個耍嘴皮子、空講道理的人,從來都不懂得把知和行結(jié)合起來,不懂得把有用的道理落實在人生的實踐中,從而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此只能是懂得的道理再多也過不好這一生。“光說不練假把式”的道理老百姓都知道。所以孔子在《論語》中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能說會道的人都沒有德行。
孔子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評價呢?其實孔子是在批評那種只知道夸夸其談,空講道理,而不懂得在實踐中去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好的道理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的人。這和習(xí)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沒有真正去實踐,懂得再多所謂的道理都過不好這一生。比如我們從小都知道“厚德載物”,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把人的一輩子比作一座樓,我們都是在蓋一座屬于自己的人生高樓。如果人生的事業(yè)輝煌,說明你蓋的這座樓巍峨高聳;如果人生的事業(yè)比較平淡,說明你這座人生的樓可能沒有那么威武雄壯。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人生的這座樓巍峨雄壯。那么,人生這座樓的地基是什么?它就是厚德,就是德行。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和人格不夠好,不夠厚重,那么他人生的這座樓再高也必定會轟然倒塌。地基越不扎實,這座樓越高,它倒塌得就越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