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輩子的學生
“活到老,學不老。”無論工作有多忙,張建華擠時間每天讀書一小時,每周讀兩本教學雜志,每年讀10本教育專著。出外進修學習,她必須要去書店。她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讀了整整三遍,光讀書筆記就寫了厚厚的兩大本。除了做“書”的學生,她還暢游“網(wǎng)海”,更新理念;向同事求教,取長補短;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每年厚厚的12本、約20萬字的學習筆記是她學海采蜜的冰山一角。好學,讓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參加全國作課大賽獲三等獎、保定市說課比賽二等獎,教學成績連續(xù)三年全縣第一。
善思,是她專業(yè)成長的基石。她反思每節(jié)課,一篇課文甚至會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好幾篇反思。2012年是學校的“教材作文教學年”,她聽了40多節(jié)課,為每位教師寫了千字文評課稿??v觀這40節(jié)課,她敏銳地感受到教材作文的教學,也需要前置性研究,在特級教師王者書的指導下,市級課題《小學語文教材作文前置性研究學習》立項并結題。省級課題《貧困山區(qū)小學作文研究》順利結題。她主持的青年專項課題《人文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滲透的研究》順利結題。22篇教學論文在各級比賽中獲獎并發(fā)表。約10萬字的反思專輯《用筆綻放的心靈之花——成長的幸?!?,約50萬字教學隨筆專輯《點滴印記》兩本,和教師同寫的約10萬字的教學日志《這里的教育靜悄悄》,約50萬字的《滾動日記》專輯兩本,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轟動阜平教壇,掀起全縣教師向她學習的熱潮。
作為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實干是她的行走方式。課改中,她身先士卒,多次給全校、全鎮(zhèn)、全縣教師做引領課。年年送教下鄉(xiāng),先后五次被評為“送教下鄉(xiāng)先進個人”;2010年,進修學校組織暑期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她為全縣教師傳經(jīng)送寶;同年的6月至11月,她積極帶領全縣600名班主任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知行中國”骨干班主任遠程培訓工作,被教育部評為“優(yōu)秀管理指導教師”。 2009年至2017年,連續(xù)八年為特崗教師做崗前培訓,得到特崗教師的由衷喜愛。
2013年元旦前夕,習總書記到阜平訪貧問寒,吹響了向貧困宣戰(zhàn)的號角,張建華也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脫貧攻堅的戰(zhàn)斗中。2013年1月為阜平縣轉正的民代老師做崗前培訓,讓老教師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3月上經(jīng)典誦讀展示課,在全鎮(zhèn)形成“讀、演、吟、誦”語文教學新模式;5月精心準備情境作文《禮物》和教學講座,送教下鄉(xiāng),為夏莊等偏遠山村學校的作文教學打開一扇窗;7月給300名特崗教師進行專業(yè)成長培訓,烈日炎炎,暑氣逼人,緊張的一周培訓,每天精心準備課件、熟悉材料到深夜,幾乎夜不能寐、午不能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