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 著名軍旅作家,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完整視頻:http://416w.cn/2015/1218/854207.shtml
分段視頻:http://416w.cn/2015/1218/854210.shtml
PPT:http://416w.cn/2015/1218/854266.shtml
人文專輯:http://special.71.cn/151218/
朋友們,大家好!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中國廉政文化淺說》。在講廉政文化之前,我們先把“廉”和“政”這兩個字說清楚。“廉”字的最初涵義是指堂屋的側邊,它是一個方位詞,這個記載在講述古代禮制的《儀禮·鄉(xiāng)飲酒》這本著作里。在這本書中說:“設席于堂廉東上”。那就是指堂屋的一邊,“廉”最初的意思是一個方位詞,和我們今天理解的不太一樣。
用“廉”表現(xiàn)政治行為,出自《周禮·天官冢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這里邊的“廉”,開始表現(xiàn)政治行為,和方位詞的意義已經(jīng)有變化了。東漢王逸在注釋屈原的詩時說:“不受曰廉。”這個時候把“廉”的定義說得很清了,就是不接受別人的東西。漢代以后,“廉”才成為官吏的一種職業(yè)道德。“廉”字的含義有這么一個演化過程。
“政”在《釋名》這本書中,它的解釋是“正也”,正確的“正”,要求官員有正直、正義的品德。在最初的時候,政治的“政”和正確的“正”是一個意思。
把“廉”與“政”合在一起,成“廉政”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晏子春秋·問下四》里,在這部書中,景公問: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這里說的“廉政”就是廉潔政治。廉政的反義詞是為腐敗。這是“廉政”這個詞的由來。
下邊我們說說廉政文化的定義。廉政文化是以廉政為思想內(nèi)涵的一種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它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問題是廉政文化的形成原因。
一、廉政文化的形成原因
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初期,還沒有關于“廉政”思想的提出,為什么呢?因為那個時候物質(zhì)很不豐富,沒有剩余財產(chǎn),人們基本上是摘野果子吃,打野獸吃,基本上每天生產(chǎn)的勞動所得,當天就消費完了。這樣也就沒有關于公共權力的需要。只有當社會上物質(zhì)資料生產(chǎn)相對豐富,私有制出現(xiàn)以后,需要專門從事社會管理的官員之后,人們才開始擔心官員濫用管理的權力,這個時候才出現(xiàn)關于廉政的呼吁。所以“廉政”是在公權力的出現(xiàn)之后產(chǎn)生的。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出現(xiàn)以后,物質(zhì)資料豐富了,當天生產(chǎn)勞動有剩余,需要保存,需要有人來管理,那么這時候人們就擔心負責管理剩余財產(chǎn)的這一部分人可能會出現(xiàn)貪腐,于是,廉潔政治就成為了人們的訴求,廉政思想開始萌芽。
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4000多年前炎、黃、堯、舜、禹五帝時期,還沒有關于廉政的理念和說法。
到夏商周時,開始設立稱之為“方伯”的官員,他受命于王,對稱臣納貢的異性諸侯和分封的同性諸侯進行監(jiān)察。
春秋戰(zhàn)國時,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提出了以民為本,清廉節(jié)儉,舉賢任能,正己修身等思想,這為廉政文化的發(fā)展,注入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到秦朝的時候,開始設立監(jiān)察史和監(jiān)御史。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嚴密的獨立巡視系統(tǒng)。
之后,歷朝都有廉政的措施和制度。這是因為皇帝需要任命眾多的官員來幫其管理社會,這就必須有對官員廉潔的要求,不然,社會財富就會很快流入各級官員的手中,使皇室被掏空并引起民憤,最終引起朝代更替。
這是廉政文化生成的過程。下面,我們就講講廉政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