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收入分配結構的基本原理與邏輯體系
市場在幾種分配結構中很容易形成其中的某一種,而政府、宏觀調控、社會改革、各項政策的目標就是要在諸多模式中選擇最優(yōu)的那個。怎樣的收入分配結構才是良性的呢?首先,來自于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和穩(wěn)定性。一旦進入到中間階層之后,基本上可以保持生活狀態(tài)的穩(wěn)定,而且吃穿不愁,也會對自己偏好的事情,比如文學、文化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充實和提高。下面我就從經(jīng)濟和社會兩個方面跟大家談一談人們生活的穩(wěn)定性和幸福感。
(一)經(jīng)濟角度:經(jīng)濟是一個平衡體
從社會組織形態(tài)的角度去看待經(jīng)濟的時候,經(jīng)濟要能夠為社會運行提供充足的物質財富,而且這個物質財富還要具有良好的可交易性、高效的生產性和公平的分配性。所以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就是經(jīng)濟是一個平衡體。經(jīng)濟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所依賴的重要物質生產方式,是因為它能夠實現(xiàn)以下三大類平衡。
1.生產和收入平衡
人們創(chuàng)造了多少產出,在收入分配時怎樣進行分配,如何能和生產形成足夠的有效的匹配……這就是第一個平衡——生產和收入的平衡。
2.供給和需求平衡
有了收入以后,沿著收入的方向很有可能形成大量的需求,這個需求既包括消費需求,也包括投資需求。這種需求必然轉換成供給的動力,帶來供給的擴張,而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又會給供給帶來滿足。所以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講,我們要處理好他們之間的平衡關系。
3.消費和儲蓄平衡
從個人來講,我是一個收入分配主體。我拿到了屬于我的財富后,一部分用于消費以保障我的生活、提升我的幸福感,保障我的家庭經(jīng)濟活動和目標的實現(xiàn),另一部分就要形成儲蓄。儲蓄是家庭以備不時之需的安排,也是獲得未來潛在收益的安排。當然,儲蓄又可以轉變?yōu)橥顿Y,投資又可以帶來供給的增長。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三大平衡。這三大平衡是嵌套的關系——生產和收入的平衡包括了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供給和需求的平衡包括了消費和儲蓄的平衡。但是真正意義上能夠成為社會有效增長動力的,就是嵌套在中心的消費和儲蓄的平衡。也就是說,消費和儲蓄的平衡決定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規(guī)模到底能有多大。因為這三個平衡是嵌套關系,所以如果想讓消費和儲蓄的平衡對經(jīng)濟的支撐達到最大,就可以把這三個環(huán)做成同心圓,把所有生產出來的財富都跟收入分配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收入分配與社會階層進行有效匹配,最大限度地調動消費和儲蓄的邊際效應最大化及組織彈性,這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們可以將消費和儲蓄的邊際擴大到供給和需求的邊際,甚至可以和供給、需求的邊際一起,擴大到生產和收入的邊際,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對整個經(jīng)濟的有效支撐,并使其支撐力達到最大化,支撐效果進入平衡組織狀態(tài)。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