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戰(zhàn)略思想(8)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毛澤東詩詞中的戰(zhàn)略思想(8)

——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41周年

八、“僧是愚氓猶可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風云突變,蘇聯(lián)赫魯曉夫突然反目,中國外交形勢進入“雪壓冬云”的困難期。

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同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就德國、柏林、裁軍、美蘇關系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蘇聯(lián)此后大肆宣揚“戴維營精神”,鼓吹蘇美兩國領導人坐在一起,人類歷史就進入了新的轉(zhuǎn)折點。在中蘇盟約期間,赫魯曉夫開始變臉不認人,要出賣中國。此時的外交環(huán)境非常不好;1959年12月,毛澤東作詩諷刺正沉醉于“G2”共治的赫魯曉夫說:“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門”;“列寧火焰成灰燼,人類從茲入大同”。[94]

1959年12月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赫魯曉夫“他不是老練的政治家,不大懂馬列主義,不講原則,翻云覆雨。他一怕美國,二怕中國。他的宇宙觀是實用主義,這是一種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他缺乏章法,只要有利,隨遇而變。迷戀于暫時的利益,丟掉長遠的利益。”[95]當月,毛澤東又在一份關于國際形勢的講話提綱上寫道:“赫魯曉夫們很幼稚。他不懂馬列主義,易受帝國主義的騙。他不懂中國達于極點,又不研究,相信一大堆不正確的情報,信口開河。他如果不改正,幾年后他將完全破產(chǎn)(八年之后)。”[96]1960年5月22日,毛澤東在杭州與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討論時局問題時談到赫魯曉夫說:“這個人一直沒有個章程,像游離層一樣,他是十二變,跟他相處,怎么個處法呀?這個人,艾森豪威爾形容過,說他是一個鐘頭之內(nèi)瞬息萬變的。赫魯曉夫何必那么蠢,把美國人捧得那么上天,也不想想下一著棋。從戴維營回來,那么吹,他不想想,美國人可能變嘛。”[97]當年12月10日,面對赫魯曉夫的胡來,毛澤東在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深有感觸地說:“中國和俄國的歷史經(jīng)驗證明:要取得革命勝利,就要有一個成熟的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98]這時,毛澤東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中國避免赫魯曉夫式的領導者出現(xiàn)。

毛澤東并沒有將蘇聯(lián)赫魯曉夫與美國領導人同等看待,更多地認為前者是政治不成熟[99],屬于“僧是愚氓猶可訓”,但如不注意糾正,其結果必是“妖為鬼蜮必成災”。1961年11月17日,毛澤東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接班人問題歸根結底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問題。知識分子是國家治理工作不能離開的重要人才來源,但其脫離實際而又十分自我的心態(tài)則使他們在因見識卓越被納入政壇的同時也會帶來對事業(yè)有極大破壞作用的“王明式”的空談,而這樣的悖論又為尤其是建國之初的政治家所糾結。在利用這類知識人方面,古今政治家也有不少嘗試。比如孔丘任魯國大司寇后七日殺以言“亂政者”少正卯、秦始皇“焚書坑儒”、曹操殺楊修等,其手段最極端的大概就數(sh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對付這類不成熟的干部和脫離實際而又自視精英的知識分子采取的辦法就是“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100],以至洪武七年(1374年)便有人抗議:“才能之士,數(shù)年來幸免者百無一二。”[101]即使這樣,朱元璋也沒有找到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的方法。

毛澤東在建國之初也面臨著與朱元璋同樣糾結的“知識分子問題”。但與朱元璋不同,毛澤東本人就是學生出身,早期學生運動的成敗以及他自身從知識分子到成熟的無產(chǎn)階級政治家的轉(zhuǎn)變的經(jīng)歷使他對知識分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如何克服這些缺點、完成自身改造,都有深刻的體驗和認識。1939年12月9日,毛澤東在《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一文中說:

共產(chǎn)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同樣,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也只有跟共產(chǎn)黨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知識分子不跟工人、農(nóng)民結合,就不會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業(yè)的;同樣,在革命隊伍里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業(yè)的。[102]

唯物主義最強調(diào)人民性和實踐性。毛澤東批評王明不知道人走路要靠腳,不知道人要睡覺,要吃飯,不知道子彈會打死人。因為他們是從學校玻璃窗子里和獎狀堆里長大的,沒見過流血犧牲這些東西,這樣怎么搞階級斗爭呀?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與薄一波等同志談到《毛澤東選集》時說:“這是血的著作。”[103]最殘酷的革命實踐,讓中國共產(chǎn)黨以最快速度接近并找到真理。當年,毛澤東將培養(yǎng)無產(chǎn)階級事業(yè)接班人問題提上議事日程。他對黨的事業(yè)接班人的條件除了立場可靠外,更加強調(diào)政治經(jīng)驗的成熟。5月15日,毛澤東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104]毛澤東重視中國歷史尤其是明史研究,特別注意其中導致國家毀滅的人的因素。十年樹木,百年樹人。1958年5月25日,毛澤東率中央高級領導到明十三陵植樹。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發(fā)表關于“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接班人”[105]問題的講話,他將講話地點放在明十三陵,其意深長。

北宋亡國刺激了南宋知識分子及由此提出的以朱熹為旗手的“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確立“四書”為學生必讀的至尊科目。朱熹強力主張將《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這幾部重視實際經(jīng)驗的著作并作“四書”,作為國家教育和科舉的至尊課目,通過“格物致知”——這是“實事求是”的不同提法——的教育,將中國知識分子培養(yǎng)和改造為可以圖存救亡的骨干力量。原先飄浮在天上的北宋二程理學到南宋時期被朱熹拉到了大地上,此后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經(jīng)驗,輕學理,將格物致知作為尋求真理的主要方法。

從這意義上說,朱熹不是一個簡單的理學家,本質(zhì)上說,他是一個繼往開來的理學革命家。

從王陽明之后,中國封建知識分子有了文化自覺,其特點是開始拿槍桿子了。王陽明就拿槍桿子,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個人都拿槍桿子,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全拿槍桿子,學問也做得好。司馬光泣血疾呼,朱熹準備,從王陽明始。北宋人那種學問不用于實踐,只用于把玩,學問人和拿槍人多不融通的現(xiàn)象發(fā)生變化,一直到近代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知識人都知道抓槍桿子,有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工具。

蘇聯(lián)赫魯曉夫的出現(xiàn)也使毛澤東看出蘇聯(lián)教育方針的問題。他準備教育革命。只有在人民內(nèi)部將“僧是愚氓猶可訓”的工作做足,才可在敵人矛盾中做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生產(chǎn)勞動是辯證法表現(xiàn)最豐富的地方,體現(xiàn)政治成熟標志不是政治家的立場堅定與否,而是對于辯證法的掌握和運用的成熟程度。教育一旦脫離生產(chǎn)勞動,它必然走向形而上學。自毀國家的為什么是蘇聯(lián)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蘇聯(lián)的教育失去了勞動實踐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分數(shù)、獎狀、表揚等形式上的標準作為干部晉升和人才選拔的標準,這樣干部就養(yǎng)成了“娛樂化”、“貴族化”、“精英化”的意識,這種意識導致他們與勞動人民越走越遠。其結果是在蘇聯(lián)解體時全民無動于衷,因為這個國家與人民的命運之間沒有了聯(lián)系。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chǎn)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106]此后,中國教育中便出現(xiàn)了中學生畢業(yè)后“上山下鄉(xiāng)”,干部抽一段時間去“五七干校”進行“再教育”。1963年,毛澤東在武昌同王任重同志談話時說:“干部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參加勞動,干部參加勞動,是保證不出修正主義的根本問題。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看再過十年二十年,也要出修正主義。”[107]1964年2月,毛澤東總結宋明以來的亡國教訓時說“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作為干部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他要求“教育革命”,認為:“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08]

毛澤東“妖為鬼蜮必成災”的擔心終在蘇聯(lián)看到了結果。1991年,撒切爾在美國休士頓有個講話[109],意思是蘇聯(lián)經(jīng)濟上是計劃經(jīng)濟,西方自由經(jīng)濟搞不過它。借助計劃經(jīng)濟,加上獨特的精神和物質(zhì)刺激手段相結合,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發(fā)展指標很高。蘇聯(lián)豐厚的自然資源如果加以合理的運用,那么蘇聯(lián)完全有可能把西方國家擠出世界市場。怎么辦?撒切爾說要對其制造內(nèi)部問題,要找代理人,這個人就是戈爾巴喬夫。撒切爾的智囊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是不夠謹慎,容易被誘導,極其愛慕虛榮,還與蘇聯(lián)政界大多數(shù)精英關系良好。所謂“精英”在今天的中國也叫“公知”。2008年美國給戈爾巴喬夫一個“自由大勛章”,老布什拍手向戈爾巴喬夫祝賀:謝謝你幫助美國把蘇聯(lián)干掉了。戈爾巴喬夫竟然將這枚勛章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粮裨u論赫魯曉夫說:“他在啟動改革過程這方面,可謂是戈爾巴喬夫的祖師;改革的影響他并不了解,改革的方向卻叫他追悔莫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共產(chǎn)主義覆亡始于赫魯曉夫。”[110]

為什么蘇聯(lián)出現(xiàn)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這類脫離實際的領導人,因為他們的教育制度沒有一套“僧是愚氓猶可訓”的教育機制。中國為什么可以避免這類人走上最高領導崗位,因為毛澤東曾為我們提出并實踐了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并由此培養(yǎng)出了一定的治國理政的人才。如果套用基辛格這句話也可說:今天中國仍在強勁發(fā)展,其人才后備,可始于毛澤東推動的那場以“教育為無產(chǎn)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為宗旨的教育革命。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沒有明確地點出這個問題,但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的根源應當從包括土改在內(nèi)的毛澤東的成就去尋找。他在《以自由看待發(fā)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一書中認為:

中國的這種社會變革是在什么時候、如何發(fā)生的?這些社會變革的高潮是在改革前,即在1979年之前——實際上很多是發(fā)生在毛澤東政策的活躍時期。毛澤東是有意識地為市場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的擴展建立基礎的嗎(他事實上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假設是很難接受的。但是毛澤東的土地改革、普及識字、擴大公共醫(yī)療保健等等政策,對改革后的經(jīng)濟增長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改革后的中國受益于改革前中國所取得的成果的程度,應該得到更多的承認。[111]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