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唐朝詩人叫殷堯藩,他老年之后寫了一首七律,題目也是《端午》。殷堯藩年齡大了,見多識廣,知天命了,就沒有文秀抱怨得那么厲害。文秀是直接抱怨、批判、呼喊,與之相比,殷孝藩對端午節(jié)的感受有一點差別。我們看看他的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年少的時候過節(jié)日情緒變化很大,“老去誰知感慨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像過去那么激烈了,頂多就是有一點感慨而已。“不消艾符趨習俗”,我不再仿效其他人那樣用艾草做成各種護身符,“但祈蒲酒話升平”,而是祈求得到一杯菖蒲酒。跟其他人相對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聊天,我就滿足了。
“鬢絲日日添白頭”,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流逝,我頭上的白發(fā)越來越多了,“榴錦年年照眼明”,“榴錦”是指石榴花,榴樹是石榴樹,石榴樹的花年年照眼明。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端午節(jié)的時候,南方、北方雖然氣候有差別,可是都有一個特殊的花在這個時期開放,就是石榴花。端午節(jié)北京的石榴花盛開了,湖北的石榴花也在開,為什么呢?石榴花的花期特別長,因此南北方的石榴花在端午前后都能夠開著。“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這兩句是對比,跟“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意思是一樣的。石榴花開得非常鮮艷,但是我頭上的白發(fā)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雖然都是端午節(jié),但是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的頭發(fā)白得更狠了。這是感慨時間的流逝,生命的流逝。
“千載賢愚同瞬息”,千百年來隨著歷史的演變,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同瞬息,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因為一個人頂多活100歲,你聰明也不過就聰明100歲,你笨也不過100歲。隨著時間的流逝,聰明人和普通人都會歸于消亡,他們的差別也會被時間消除掉。“幾人湮沒幾垂名”,有幾個人慢慢被人們淡忘于歷史長河之中,又有幾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呢?就是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屈原當然很偉大,但大多數(shù)人是達不到屈原的高度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感受不再那么激烈,但對屈原依然還是尊敬的。他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可能達到屈原那樣的境界。這是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過端午節(jié)時的心態(tài)。
我們通過民俗文獻,通過歷史文獻,很難理解端午節(jié)情感。古人的內(nèi)心是什么感覺?他們過節(jié)的感受是什么?我們很難理解??墒峭ㄟ^這些詩詞,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在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他們的情感是很不一樣的。通過文學作品來解讀節(jié)日,解讀古人過節(jié)時內(nèi)心的細微感受,是非常有趣的。從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深入古人的內(nèi)心,去體驗他們當時的心境。
端午節(jié)有名的詩不像春節(jié)那么多,比如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端午節(jié)那膾炙人口的詩不多,下邊這首是例外,那就是劉禹錫的《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競渡曲》是描寫沅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盛況。龍舟競渡是端午活動,為什么沒有放在第二類“文學作品中描述的端午節(jié)”里?因為在詩中的場景雖然很熱鬧,似乎在描寫端午節(jié),但更深層次的是表現(xiàn)劉禹錫的個人情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