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再仔細(xì)考慮,諸葛亮早在隆中之時就有天下三分之說。這三分就是以蜀州為基地,與吳、魏相抗衡。所以隆中對時,諸葛亮已有天下三分之說,早就對四川有想法。但是又不能明著寫,明著寫,明顯諸葛亮和諸多的文臣武將有引誘張松賣主求榮的嫌疑,也不能明著說。所以采取暗藏處理的方法,讓張松主動獻(xiàn)出地圖,而且被劉備的真誠感動的。這是虛虛實實,表層結(jié)構(gòu)是劉備的真誠,深層的是諸葛亮的心理戰(zhàn),這叫虛實相生。
第四,有與無,有無相應(yīng)。中國文化非常強調(diào)有與無,世界的本質(zhì)是無,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有,這個有是從無中生出來的,所以叫無中生有。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而不息。有和無之間是對立的統(tǒng)一,無中含有有。
《三國演義》寫人也是無中寫出有來,突出的表現(xiàn)是大家都知道的“三顧茅廬”。劉備聞隆中有臥龍先生孔明,乃當(dāng)今大才,天才圣人,司馬徽等悉數(shù)向劉備推薦。所以劉備因此帶著關(guān)、張二將,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
一顧,路上聽到農(nóng)夫唱歌,都說是諸葛孔明教的。臥龍崗的山山水水處給人一種隱士風(fēng)范,劉備觀賞不盡。來到了臥龍崗,劉備向童子說,我是大漢劉皇叔、荊州牧劉備。童子說,我記不得什么名字。劉備說,要不然你就告訴他,劉備來訪。童子說,先生昨天就出去了,一直沒回。劉備說,什么時候回來?說多則幾個月,短則三五天,具體歸期難定。劉備要等,關(guān)、張不愿意。
兩人下山,正好碰見一個仙風(fēng)道骨的人,劉備說,此人莫非就是諸葛孔明?上前一問,這人說,諸葛亮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來找他的,我乃博林崔州平。崔州平向劉備講了方今大世,劉備甚悅。而這個人卻說,葛亮是管仲、樂毅之才,我怎么能跟他比呢?劉備只好告別崔州平回來了。
過了一段時間,冬天了,劉備想,諸葛孔明該回來了吧。所以帶著關(guān)、張二將,再次訪諸葛亮。有諸葛均在草堂映樓而歌,說諸葛亮是我哥哥,又有黃承彥唱著當(dāng)?shù)厣礁?。劉備說,這個人是諸葛亮吧?黃承彥說,諸葛亮是我的女婿,我這個歌是小婿教的,我也正好來找他。二顧仍然沒有見到諸葛亮。
三顧,終于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就在草堂春睡未醒。劉備侍立身邊,等了半日。諸葛亮醒過來以后:“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童子報劉備來訪,諸葛亮說,干嗎不早點喊我,我更衣去。又到里屋穿了半天衣服才出來見劉備。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劉備來拜訪了諸葛亮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沒有出來,諸葛亮處在“無”中。但是這兩次沒有出來,并不意味著沒有諸葛亮。那臥龍崗的山山水水、那些人,處處都打上了諸葛亮的烙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