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小麥、牛、羊、馬、馬車、金屬冶鑄、金器、玻璃器等,基本上都是西方過來的。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也在史前時代已經西漸。公元前四世紀后半葉,仰韶中晚期文化進入河湟地區(qū)和岷江上游;公元前三世紀前半葉,傳入到黃河上游、川西北地區(qū)及河西走廊西部;公元前三世紀末,西進至新疆哈密(農業(yè)等)。
因此,吐魯番盆地后來就有了農業(yè)。有了農業(yè)沒水不行,天太干怎么辦?修坎兒井,當時叫龍渠。2200年前有過這樣的渠,從井底下打通,水在底下流。為什么修在地下?蒸發(fā)得少,吐魯番夏天四十多度,如果挖個水渠,水還沒流到田里就全蒸發(fā)了。這些東西,從它的水利設施到農業(yè)操作,都是從東往西影響過去的,這也是前絲綢之路階段。
現(xiàn)在一些女同志或男同志弄塊玉戴上,不管是戴在耳朵、脖子還是手上,這是文明的標志,文明時代才能戴這東西。但是這東西怎么來的?3300年前, 有個叫武丁的國王,他的夫人是個將軍,叫婦好。1974年,在她的墓里發(fā)掘出400多件玉器。后來一測,這些玉料好多都是新疆和田玉。怎么到這來的?后來一查,是從北邊來的。從新疆北邊到甘肅北邊,然后到了內蒙、山西,進入河北、北京,南下到安陽。這也是我想談的“草原絲綢之路”的內容。
中央電視臺曾經拍攝過一個紀錄片叫《玉石之路》,玉石之路在哪里?從和田(當年叫于闐),通過尼雅到樓蘭,然后到昆侖山、哈密,接著往下走到呼和浩特、北岳恒山,然后南下,這就是玉石之路(見上圖)。玉就通過這條路過來的,基本是走草原絲綢之路。中國北方的草原絲綢之路上,近年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許多外國遺物遺跡,如山西大同、內蒙古、河北、遼寧出土的金銀器、銅器、玻璃器,波斯薩珊朝銀幣、拜占廷金幣。
漢唐時代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朝鮮、日本與越南等地的文化交流有極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從兩千年前開始,在東亞(包括東北亞、東南亞)有一種共同的文化,大家都使用漢字,都以農業(yè)為主,都信奉漢譯佛經,都信奉儒教,形成了一個“漢文化圈”。20世紀90年代,我曾經跟日本學者一塊做課題,他們想找祖先,說找秦始皇那三千童男童女。我就告訴他們,那是傳說,你們要想找就到山東挖掘古墓,挖2500年到1800年前的陵墓,你去對比。這課題后來做了,果然在2500年前左右(彌生時代),拿日本人的骨頭和我們這里人的骨頭做了DNA比較 ,結果找到祖宗了。
當然,大家說,隔著海怎么傳過去的呢?有北邊的草原絲綢之路,從東三省到朝鮮半島,從朝鮮半島到對馬海峽。他們還研究過日本八千年以前的狗,也是中國狗,就在沖繩,做了DNA比較。狗過不去,肯定是人帶過去的。當然,我們不能說八千年前我們就過去了,沖繩就是我們國家的,但至少文化的傳播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從中國的東海到朝鮮半島,到日本列島,到越南北部,那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的,這是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傳播。這種傳播造就了一個“漢文化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