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華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導師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完整報告:http://416w.cn/2016/1104/919235.shtml
精彩論述:http://416w.cn/2016/1104/919236.shtml
一、“萬園之園”的稱謂從何而來?
大家都知道圓明園有個別名叫“萬園之園”。在《辭?!分?,對圓明園的介紹也使用了“萬園之園”的稱謂。但這個稱謂從何而來呢?據我研究,這個稱謂其實是法國人起的?!缎×_伯爾專有名詞辭典》里是這樣介紹圓明園的,“圓明園——最光明之園,從前的夏宮,中國皇帝夏天的行宮。位于北京西北八公里處。始建于十七世紀雍正朝,完成于乾隆朝。圓明園曾是‘萬園之園’(王致誠語),占地350公頃,它藏有大量無價之寶與圖書。乾隆曾讓耶穌會士藝術家們(郎世寧、蔣友仁)在此修建了歐洲式宮殿,周圍環(huán)繞著噴泉與水法。1860年整個園子被法英聯軍洗劫,隨后又被額爾金爵士(lord Elgin)付之一炬。”這就是關于圓明園的法國文獻介紹。
在這個詞條中,明確標出了“萬園之園”的稱謂始自王致誠。關于王致誠待會兒再做比較詳細的介紹。從對圓明園的這段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圓明園的歷史沿革,文化價值已經介紹的相當全面了。如果我們去翻看這部辭典還會發(fā)現,不光只有一個詞條來介紹圓明園,在整個辭典里,還有很多其他詞條也涉及到了圓明園。比如,和乾隆、蔣友仁、郎世寧有關的詞條里都講了圓明園。在這些人中,除了乾隆以外,大家對其他人可能不太熟悉,比如,郎世寧是意大利早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同時也是畫家,他曾供職在清宮廷的如意館長期為中國皇帝服務,并且服務了三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還有蔣友仁和王致誠,知道他們的可能就更少了,我稍微做一點介紹,這兩個人和郎世寧一樣,都是早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只是他們不是意大利人,他們兩個都是法國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