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懲戒與營救及其他
從10月18日陳獨秀還沒有押解南京開始,包括《中央日報》及民國四大民報《大公報》、《益世報》、《申報》在內(nèi)各類報刊,除刊登陳獨秀被捕、引渡、押解的細節(jié)外,開始報道各方面的反應,有呼吁“為民除害”的,有言“保護讀書的種子”的,并連篇累牘地介紹“共黨巨頭”陳獨秀其人其事。
10月21日,湖南省立通俗教育館館長朱肇干快郵代電,要求嚴辦陳獨秀。
10月22日,國民黨司法部總長羅文干致電身在武漢的蔣介石,要求“請將陳獨秀案付司法審判”。羅文干是留學英國的,當時還兼任外交部長,堅決主張抗日。
10月23日,蔡元培、楊杏佛、柳亞子、林語堂等文化名流,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政府,“伏望矜憐耆舊,愛惜人才,特寬兩觀之誅,開其自新之路,學術幸甚,文化幸甚”。
10月23日,蔣介石“漾電”:“陳彭等所犯之罪,系危害民國生存,此種罪行,在法律上早有明白規(guī)定,為維持司法尊嚴,應交法庭公開審判”。蔣介石1928年北伐勝利、全國統(tǒng)一(盡管只是名義上的)后,正循著孫中山“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理論,開始由“軍政”轉(zhuǎn)到“訓政”時期,他要以陳獨秀案為“訓政”典型。
就在同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第37期刊登《取消派領袖亦跑不了,陳獨秀在上海被捕》文章:“蔣介石不一定念其反共有力網(wǎng)開一面許以不死或者還會因禍得福作幾天蔣家官僚呢!”此時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正按斯大林和共產(chǎn)國際指示,批判“托陳取消派”,“托”指蘇聯(lián)的托洛茨基,“陳”就是陳獨秀。
10月24日,國民黨中央黨部開談話會,根據(jù)蔣介石“漾電”指示,將陳獨秀等“決交法院審判”。
同日,胡適等于北平給蔡元培電報:“請就近營救陳獨秀。”
10月25日晨,柏文蔚到南京,探詢當局對陳獨秀處置態(tài)度。陳曾在安徽督軍柏文蔚手下當過秘書長。
10月25日下午3時,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召軍法司長王震南“偕陳獨秀至軍部接見”,“半談話半訊問”。陳獨秀正式澄清,自己與湘贛、鄂豫皖的共產(chǎn)黨暴動毫無關系,還向何建議應該聯(lián)合蘇聯(lián)抗日。何應欽則正式表示,“陳等雖屬危害民國罪犯,但以其非現(xiàn)役軍人,且犯案地點,又核與民國緊急治罪法第七條前段規(guī)定不合”,所以軍法司無權管轄,于是命令軍法司長王震南,“備文將陳等轉(zhuǎn)解江蘇高等法院,公開審判”。某人拿出宣紙,請陳獨秀寫字,陳獨秀當場題詞:“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還寫了一幅岳飛的《滿江紅》詩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