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 參見韋建樺:《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答青年朋友》,載《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shí)》2015年第1期。
[2]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譯者于1937年4月寫的《譯者的話》。
[3]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第二版》,載《讀書月報(bào)》1957年5月23日“新書書評”欄,以及《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書后的《出版者說明》。
[4]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頁。
[5]馬克思恩格斯:《時(shí)評。1850年1-2月》,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0卷第275-276頁;《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3頁。
[6] 馬克思:《經(jīng)濟(jì)學(xué)手稿》(1861-1863),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頁;又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卷,第200頁。
[7] 恩格斯:《德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卷,第221頁;又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6頁。
[8]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文第2版第26卷第494頁;又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68頁。
[9]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5、149、152、158、164、167、168頁。
[10]馬克思:《歐洲的金融危機(jī)。——貨幣流通史片斷》,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頁。
[11]馬克思:《歐洲的金融危機(jī)。——貨幣流通史片斷》,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8頁。
[12]馬克思:《歐洲的金融危機(jī)。——貨幣流通史片斷》,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chǎn)黨宣言》,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卷第36頁。
[14] 馬克思:《鴉片貿(mào)易史》,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0頁。
[15] 馬克思:《對華貿(mào)易》,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1頁。
[16]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卷682-683頁。
[17]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頁。
[18]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54、113、114、137、60、6、7頁。
[19]恩格斯:《1847年11月30日在倫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協(xié)會的演說》,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1-132頁。
[20]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頁。
[21]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jié)果》,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卷第686頁。
[22]恩格斯:《致勞拉 拉法格》,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頁;又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頁。
[23]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頁。
[24]馬克思:《中國記事》,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2-125頁。
[25]恩格斯:《波斯與中國》,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3、66頁。
[26]恩格斯:《致勞拉 拉法格》,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286頁;又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69-171頁。
[27]馬克思恩格斯《時(shí)評。1850年1-2月》,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第276-278頁;又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頁。
[28]恩格斯:《波斯與中國》,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6頁。
[29]恩格斯:《致左格爾》,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4卷第655頁;又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2頁。
[30]馬克思:《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頁。
[31]馬克思:《鴉片貿(mào)易史》,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9-73頁。
[32]馬克思:《英國即將來臨的選舉》,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頁。
[33]馬克思:《新的對華戰(zhàn)爭》,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5頁。
[34]恩格斯:《波斯和中國》,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4-65頁。
[35]恩格斯:《英人對華的新遠(yuǎn)征》,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9頁。
[36]馬克思:《鴉片貿(mào)易史》,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2頁。
[37]馬克思:《英國人在華的殘暴行動》,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3頁。
[38]馬克思:《英中條約》,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5頁。
[39]馬克思:《中國和英國的條約》,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3頁。
[40]恩格斯:《俄國在遠(yuǎn)東的成功》,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8頁。
[41]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參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頁。
[42] 馬克思:《英中沖突》,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頁。
[43] 馬克思:《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頁。
[44] 馬克思:《英國即將來臨的選舉》,見《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