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海: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楊金海: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3)

(三)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及其影響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科學判斷。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包括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他們在宏觀分析中國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對當時的鴉片戰(zhàn)爭及其影響作了深入研究。這些分析判斷對于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都具有長遠的指導或啟示意義。

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性質。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發(fā)動的“極端不義的戰(zhàn)爭”。英軍在戰(zhàn)爭中“自始至終大發(fā)獸性”。他們是“把熾熱的炮彈射向毫無防御的城市、殺人又強奸婦女的文明販子”。在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慘遭屠殺”、“他們的住宅被炮火夷為平地”,“人權橫遭侵犯”。英國為了對中國進行“非法的鴉片貿易”而尋找的借口“是毫無根據的。”“英國人控告中國人一樁,中國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國人九十九樁。”[30]

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起因。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兩次鴉片戰(zhàn)爭都起因于英國對中國進行的非法鴉片貿易,其直接目的是要掠奪中國財富。馬克思在《鴉片貿易史》一文中用大量材料對此作了仔細分析。如1767年以前,輸入中國的鴉片不到200箱,而1800年,一年就達2000箱;1837年則達39000箱,價值2500萬美元;1856年輸入的鴉片價值達3500萬美元,英印政府從中獲得2500萬美元的收入,是其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31]

英國人發(fā)動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要搶占世界市場,把中國變?yōu)樽约旱闹趁竦?,同時,轉移國內外矛盾。進入19世紀40年代之后,英國工業(yè)突飛猛進,成為世界工廠。與此相應,其國內勞資矛盾突出,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不斷發(fā)生。同時,英國與后起的法國、美國等之間為爭奪世界市場的國際矛盾日益突出。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大國家,也是當時最大的農業(yè)經濟大國,必然要成為英國等列強爭奪的最后一塊巨大世界市場。而中國堅固的自給自足經濟體系、頑固的封建制度,以及人民的勤勞、節(jié)儉風尚等,對西方經濟形成強大的抵抗力量。所以,英國不惜采取炮艦政策,于1840年發(fā)動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從中國掠去大量財富,中國作為白銀大國的地位開始下降,與英國的貿易逆差形成。但是又過了十幾年,中國的發(fā)展勢頭稍好一些,1856中國茶葉出口增加63%,絲出口增加218%,又開始吸收白銀,加之印度也開始實行銀本位制,白銀又開始大量向亞洲流動。英國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所以,馬克思斷定,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不久就會發(fā)生,并將比以前的影響更大。后來的歷史證明了馬克思預言的正確性。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不管英國采取什么借口,它對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必然的,因為戰(zhàn)爭能夠使資產階級政府和投機商人欺騙國內外人民,“從而實現他們所設想的‘民族光榮’和‘商業(yè)利益’”。[32]馬克思用大量材料證明,英國政府是鴉片戰(zhàn)爭的總后臺,其內閣首相帕麥斯頓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親手策劃者。

關于中國反對侵略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人民反抗英國等列強侵略的正義斗爭給予高度贊揚。當時很多英國人及其報刊污蔑中國人違背條約,野蠻無理,包括在戰(zhàn)爭中使用不規(guī)則的戰(zhàn)術等。馬克思則義正詞嚴地指出,“中國人這樣做,并不是違背條約,而是挫敗入侵”[33]。恩格斯也說,“中國人發(fā)起”的反抗侵略戰(zhàn)爭是“全民戰(zhàn)爭”,“這是‘保衛(wèi)社稷和家園’的戰(zhàn)爭,這是一場維護中華民族生存的人民戰(zhàn)爭”。[34]恩格斯還稱贊中國人的務實精神和聰明智慧。他說,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人的軍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切實際事務中——而戰(zhàn)爭就是極其實際的——中國人遠勝過一切東方人,因此,英國人定會發(fā)現中國人在軍事上是自己的高才生。”[35]馬克思恩格斯還肯定了當時中國政府對抗侵略者的正義做法。馬克思說,按照西方所謂“文明”的邏輯,中國政府本可以從鴉片貿易中通過收稅而謀取暴利,但是“中國政府決定:‘此種萬惡貿易毒害人民,不得開禁’”;并“把吸食鴉片當作邪教一樣來取締”。[36]在處理中英矛盾時,英國人總是對中國人進行“斥責”、“攻擊”,“態(tài)度蠻橫,大肆恫嚇”,而所謂“野蠻的”中國官員則“心平氣和、冷靜沉著、彬彬有禮”,對英國人進行有理、有節(jié)的斗爭。但這一切都未能使“英國強權在東方的好戰(zhàn)的代表稱心如意。”[37]

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兩次鴉片戰(zhàn)爭都以中國失敗而告終,英中由此訂立了1842年南京條約和1858年天津條約。馬克思說,這兩個條約都是英國人“在炮口下強加給對方的對華條約”。[38]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人輕而易舉地向中國勒索到大宗白銀”,即“420萬英鎊,其中120萬英鎊賠償被沒收的走私鴉片,300萬英鎊賠償軍費”,且“外加香港”割讓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賠償英國人1334000英鎊。[39]。所不同的是,法國、美國、俄國都不同程度參與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1858年中俄、中美、中法天津條約。特別是俄國撈到的好處最多[40]。這開啟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也引發(fā)了列強之間的矛盾。

關于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馬克思指出,“不僅稱霸世界的列強和它們的臣民之間、國家和社會之間、階級和階級之間發(fā)生沖突的跡象日趨嚴重,而且現時的列強相互之間的沖突正在一步步尖銳,乃至劍拔弩張,非由國君們來打最后的交道不可了。”[41]所以列強爭奪世界市場的世界大戰(zhàn)不可避免。當然,這要由英國等內部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為信號。恩格斯晚年也預言世界大戰(zhàn)將爆發(fā)。實踐證明這些預言是正確的。列寧后來提出“帝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的著名論斷,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關于戰(zhàn)爭引起革命。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鴉片戰(zhàn)爭引發(fā)了中國內部的革命,而中國革命必將引發(fā)西方社會危機,從而引發(fā)或加速西方社會的政治革命。

關于西方媒體的本質問題。馬克思說,“每一個公正無私的人在仔細研究了香港英國當局同廣州中國當局之間的往來公函以后,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全部事件過程中,錯誤是在英國人方面”。[42]但英國報紙對英國人的行為“諱莫如深”,它們向讀者隱瞞了事情的真相。在那里,“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填滿英國國庫的事情,我們一點也聽不到。外國人經常賄賂下級官吏而使中國政府失去在商品進出口方面的合法收入的事情,我們一點也聽不到。對那些被賣到秘魯沿岸去當不如牛馬的奴隸、被賣到古巴去當契約奴隸的受騙契約華工橫施暴行“以至殺害”的情形,我們一點也聽不到。外國人常常欺凌性情柔弱的中國人的情形以及這些外國人帶到各通商口岸去的傷風敗俗的弊病,我們一點也聽不到。”[43]《泰晤士報》《經濟學家》《每日電訊》等著名報刊,不僅隱瞞事實,還篡改事實,自打嘴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按照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精明和謹慎的原則不宜討論那些不能帶來錢財的問題”。所以,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的,西方新聞媒體本質上只是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的代言人,“都被黃金的鏈條和官方的鏈條同現政府緊連在一起”。[44]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楊雪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