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樣減少貿易保護主義的色彩?這是全球經濟所面臨的一個很重要問題。這個方面的很多數據說明了一點,就是現在的全球貿易形勢相當低迷,拖累了全球經濟的增長,也拖累了各國的經濟增長。
2015年,中國對外出口下降的趨勢比較明顯。除了美國以外,中國對歐盟、對日本的出口都有明顯的下降。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現在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壓力仍然非常大,全球貿易增幅連續(xù)五年低于3%。從這個角度來說,怎樣減少在貿易投資方面的種種壁壘,就成為一個推動各國經濟增長的非常重要的著眼點。這也是為什么在2016年的杭州峰會上,中國作為東道主大力推動二十國集團在機制方面要有兩個新發(fā)展。這兩個新發(fā)展分別是:第一,成立貿易工作組,處理相關的具體問題;第二,設立年度部長級會議。
過去,IMF可能更多關注的是金融方面的問題,包括金融改革,整個金融體系的平衡等。但是在這次峰會上,二十國集團機制比較關注的是貿易投資,以及怎樣促進經濟增長。因此,在二十國集團的機制方面,杭州峰會有了新的發(fā)展。
當然,全球經濟低迷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有一些還是國內的問題。但即使是國內的問題,也需要全球性的共識和努力。比如說怎樣推動各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怎樣共同推動綠色發(fā)展,怎樣共同推動在能源、就業(yè)、旅游方面達成共識。這些都是二十國集團所面臨的任務。即既有國家間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協(xié)調,也涉及對各國國內發(fā)展所達成的新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全球經濟發(fā)展指明方向。
在這些方面,正像中國領導人所指出的,目前來看,二十國集團在第二次轉型過程中的目的就是要從原來的危機應對機制轉變成為長效合作的平臺。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各國可以就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具體的問題達成共識,形成方案,協(xié)調各國家之間的政策。這對于二十國集團的發(fā)展來講,也意味著它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它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比以前更多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