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當“班長”
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專門論述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他提出黨委應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去辦”。而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任何一個領導都處在一個系統(tǒng)中,領導者進行工作必須學會運用組織、系統(tǒng)及在組織、系統(tǒng)中進行工作。他說,一般情況下,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必須依靠這“一班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如果這“一班人”動作不整齊,就休想帶領千百萬人去工作。怎樣指揮好這“一班人”呢?或者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綜合起來看,毛澤東論述過的還有如下幾點:
一是“互通情報”,有問題擺到桌面上來。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guī)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書記和委員、上級和下級之間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有些文件起草出來壓下暫時不發(fā),就是因為其中還有些問題沒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級的意見。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下面干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并且照它做。對下面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給予批評。
三是抓得起,抓得緊。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種大的能力。說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對,又要抓得緊。薄一波回憶,毛澤東自己“看準的事情,一旦下決心要抓,就抓得很緊很緊,一抓到底,從不虎頭蛇尾,從不走過場。”王任重的日記則記述了他的一個工作實例,“在這兩天,主席寫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張,要各省開六級干部大會,看來,主席抓得很緊。”
四是重視“開會”。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并且早作準備。會議不要開得太長,講話、演說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來”。他還提出過,要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和小型會議相結(jié)合。這三種會議一般指的是群眾大會、干部大會和領導班子會,把工作干好就得學會開這些會。
五是注意團結(jié)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不論在地方上或部隊里,都應該注意這一條。對黨外人士也是一樣。“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匯集攏來的,我們不僅要善于團結(jié)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團結(jié)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為了讓領導干部明白這一點,他多次引用過歷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夠采納各種不同的意見。”劉邦能夠作出一些正確的決策,與他善于采納不同的意見密切相關。相反,項羽失敗,就是由于他“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
六、檢查評比,及時糾錯。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認為就完成了。毛澤東說:“全面規(guī)劃,幾次檢查,年終評比,這是三個重要方法。”他還強調(diào)“除了開會的方法以外,還有打電報、打電話、出去巡視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領導方法”;通過檢查,一是督促進展,二是修正錯誤。毛澤東一生也犯過錯誤,但大都能自己糾正,應該說與這種工作方法不無關系。
以上幾點是毛澤東在不同場合講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不難發(fā)現(xiàn),它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毛澤東明確指出過:“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體討論,認真地聽取不同的意見,認真地對于復雜的情況和不同的意見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幾種可能性,估計情況的幾個方面,好的和壞的,順利的和困難的,可能辦到的和不可能辦到的。盡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這樣,就是一人稱霸。這樣的第一書記,應當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長’。”他還告誡黨的干部:“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自己也不會垮臺。不讓人講話呢?那就難免有一天要垮臺。”
需要說明的是,毛澤東講過的和用過的工作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學游泳”“從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多謀善斷,善于觀察形勢等等。但是,以上四種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毛澤東的領導方法,是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物,是他的哲學思想在領導活動中的具體運用,是他提倡的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等思想方法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也是他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領導智慧的產(chǎn)物,是他在治黨與治國具體實踐中的獨特創(chuàng)造。其中許多內(nèi)容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特別是對今天加強黨的執(zhí)政和治理能力,提高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為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