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跟白鹿洞有些合作,北京大學考古系跟山東的泗水書院也要搞一些相關的探索。這種探索不光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實際,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幫助我們有別于西方的傳統(tǒng),辦出我們的特色。所以中國書院的傳統(tǒng)如果要能繼承和發(fā)揚,可能是我們辦成世界一流大學而且不同于歐洲傳統(tǒng)的一個很好的資源。
這些方面就是我們從官方、從民間重視教育,其實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非常根本的教育傳統(tǒng)。過去歷史上總說元朝是北方民族建立的一個王朝,他對教育是不重視的,定的政策是“九儒十丐”,這樣一些歷史上的說法其實只是反映了一個方面,說明當時民族矛盾比較激烈。元朝是不是不重視教育,只要翻開歷史細細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元朝在重視教育方面有時候比我們漢族做皇帝的朝代還要重視。元朝當時的版圖很大,當時的蒙古騎兵一直打到了歐洲,而且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他要統(tǒng)治這么大一個國家,也開始重視教育。所以當時在成吉思汗的身邊有各方面的領袖人物,比如說有藏傳佛教的首領叫薩班,他的侄子就是非常著名的八思巴,就是他的國師,他把藏傳佛教這種文化帶到元朝。
道教是邱處機,是全真教的一個首領,也到成吉思汗的身邊。包括漢傳佛教,儒學都在他身邊有非常著名的學者,來支持他建立當時的元朝。在他的諸多學者當中,真正在儒學上非常有影響的是一個契丹族的學者叫耶律楚材,這個人的墓就在頤和園里邊,建頤和園的時候,清朝的帝王還把他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文物擱在里邊。耶律楚材他是契丹族的后裔,是北方民族而且是少數(shù)民族,但是他在儒學方面包括佛教方面是非常有造詣的。他跟成吉思汗講,打天下是靠軍事,但是守天下一定要靠文化。
那么,文化也是綜合的,比如,他提到了一個他的文教政策叫“以佛治心,以儒治國”。當時有一些有軍功的將士很瞧不起他,說你是耶律儒,這個耶律有時候很容易說成野驢,所以就比較歧視他,說你有什么本事,我們都是打天下打下來的,你就是靠嘴皮子。他就非常自信的說,打天下靠你們這些將軍,而治天下是靠我們這些有文化的治天下的大將。成吉思汗跟他的兒子說,這個耶律楚材是上天賜給我的圣人。所以,隨著元朝的版圖擴大,元朝的教育也深入到很多過去沒有教育的地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