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酷吏不是殘酷不殘酷的問題,而是無中生有的問題。所謂殘酷那只是說做事的度,我們一般比方說,這個犯人應該判15年的徒刑,到這個人這兒判20年,這叫嚴酷。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酷吏,不是指執(zhí)法嚴酷,而是無中生有、陷人于法。這是武則天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特色。她大規(guī)模地重用了這樣的一批人,就是專門抓人的人,對官員進行政治威脅。為什么武則天需要對官員進行政治威脅?很簡單,因為她改朝換代了,她以武周代替李唐了,一個女性代替男性了,大家不服氣,不服氣怎么辦?不服氣,我殺一批、抓一批、震懾一批。殺的是最少的,抓的相對多了,震懾的是大層面的官員隊伍,通過這個來穩(wěn)定統(tǒng)治。
在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可以同情,因為如果不用這種方式,而用革命的方式,會犧牲更多的人。可是我們也不可以同情,為什么不可以同情?酷吏政治損害的是一種基本的政治信任感、信任度。一個人如果感覺朝不保夕了,他對皇帝是沒有信任的;如果他身邊的朋友可以隨便告密了,他對周圍的人是不信任的。如果一個社會整體上缺乏信任感,每個人都對周圍的人缺乏信任感,這個社會的道德基礎是不牢固的,這個社會的政治基礎也是不牢固的。
武則天知道酷吏政治有問題,于是她親手把酷吏一個一個都干掉了,因為她只想讓酷吏成為打擊對手的工具,并不真想在社會制造全面的白色恐怖氣息,她作了一個補救。但是無論怎樣補救,酷吏政治、告密政治是壞事情,是武則天抹不去的污點。這是人們抨擊她的第一方面。
人們抨擊她的第二方面,是放縱的生活狀態(tài)。大家看看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網(wǎng)上說這個人叫做張昌宗,我不知道是哪位演員演的。張昌宗是什么人呢?很多朋友都知道,武則天的男寵之一,號稱蓮花六郎。大家給這個小伙子拍馬屁,有一個人就說六郎長得像蓮花一樣。蓮花是亭亭玉立的,粉白粉白的,可以基本上想象武則天的審美情趣了。但是另外一個人更會拍馬屁,說你在說什么話呀,你怎么能說六郎像蓮花一樣呢?那人說,我覺得是蓮花像六郎一樣。無論是怎么說,蓮花六郎是一個小男寵。
武則天有幾個男寵?明確的是四個,薛懷義( 就是馮小寶)、沈南蓼、張易之、張昌宗,多不多?很多人說不多,因為很多人知道,唐玄宗有4萬個,風流天子唐明皇有4萬個。很多人說4比4萬不多,所以,說武則天是放縱的不對。這樣說有沒有道理?諸位,說什么話都要考慮語境,要考慮時代性。我們今天說一個人有4個情人,另外一個人有4萬個情人,4萬個叫道德敗壞,4個當然也叫道德敗壞,但是程度相對要低一點。但是注意,武則天生活的那個時代不是今天,是唐朝,唐朝是什么時代?那是一個父系家長制的時代。
什么叫父系家長制?兒女的繼承權僅僅取決于父親這一個系統(tǒng)。在中國古代,小孩是繼承父親的財產(chǎn)、爵位、政治影響的,跟母親那邊沒有關系。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下,需要什么?需要保證父親血統(tǒng)的絕對純潔性,換句話說要保證每一個小孩都必然是這個父親生的,而是不是一個母親生的不重要。這個父親娶了三個妻子,這些孩子都是他的孩子,母親有多少個不重要,但父親只能有一個。為了保證他繼承的合理性,所以父親必須只有一個。所以武則天挑戰(zhàn)的是一個根本的底線,雖然說武則天那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生育能力,不存在混淆大唐血統(tǒng)的問題。但是為什么中國古代,對于女性貞節(jié)的要求遠遠高于對男性的要求?就是因為他的財產(chǎn)繼承順序、清晰的界定秩序,是由父系這邊決定的,而不是雙方?jīng)Q定,或者由母親決定的。所以說,武則天的這個行為具有很大的挑釁性,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也有很大的反傳統(tǒng)性,也就有非常大的不可接受性。這兩項足以讓她在傳統(tǒng)社會吃不開了。
(二)武則天是怎樣煉成的?
武則天是怎么煉成的呢?我想給大家四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北朝女性的健朗風貌和北朝貴族女性的干政傳統(tǒng),對于武則天有意義。武則天是生活在唐朝的人,唐朝之前是隋朝,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北朝是怎么形成的?北朝是由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形成的,也就是說在武則天之前,有幾百年的時間中原大地上不僅有漢人,還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上是很雜的,文化上也是很雜的,受胡風影響很深。
北朝和南朝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南朝是傳統(tǒng)的漢人政權,漢人流落到江南去建立的政權叫南朝。南朝是什么樣子的?我跟大家說一首詩,年輕的朋友在中學課本上都學過,叫做“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一首南朝的民歌,這歌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柔美,首先它的環(huán)境是柔美的,是一個采蓮的的場景;第二它的主題是什么呢?它的主題是關于愛情的,因為我們中國古代愛情的象征,就是所謂魚水之歡,那么“魚戲蓮葉間”是有愛情的含義的。江南的民歌就是這樣一種特征的,是柔美的,是抒情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