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北朝的民歌吧,它不是一個規(guī)范的詩,北朝在講什么?《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江南是講魚水之歡的,北方是講騎馬打獵的。李波的小妹名字叫做李雍容,她把這個裙子撈起來,然后飛身上馬,就像飛蓬那樣迅捷。然后左射右射必疊雙,往左邊射一箭,往右邊射一箭,能同時射中兩只獵物,像長孫晟那樣一箭雙雕。這是北方的特征,北方那個時候就是地廣人稀,確實生態(tài)很好。然后講“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女孩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北方的男兒將是何等的雄健呢?李波小妹是一個身體健壯的女孩子,是一個整天騎馬打獵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子走入家庭的時候,也不會是一個輕易示弱的女孩子。
事實上,當(dāng)時的北方是中國歷史上納妾最少的時代,北朝達官貴人都不納妾,主體上講,達官貴人都實行一夫一妻制,上至皇帝,下至貴族?;实墼趺礃樱课覀兘o大家舉一個例子,獨孤皇后。獨孤皇后是隋文帝的皇后,隋文帝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一夫一妻的皇帝,他生了五個兒子,全是獨孤皇后所生,沒有任何其他妾的兒子。獨孤皇后怎么樣保證隋文帝實行一夫一妻制?是不是靠隋文帝的道德自覺?不可能,男性公民在這方面的道德意識沒有那么強,隋文帝也經(jīng)常會對花花草草心動。
有一天,隋文帝看到給他端水的一個宮女,然后跟獨孤皇后講,某宮女的手真白。獨孤皇后說,有那么白嗎?然后隋文帝上朝了,退朝回來,宮女捧上一個盒子,說皇后有禮物送給你。隋文帝高高興興打開一看,就是宮女的那雙手,果然有那么白。遇到了這樣的驚嚇和威脅之后,皇帝怎么辦?我們一般人覺得皇帝可以把皇后廢掉了,這太嚇人了,這嚇出心臟病怎么辦呢,隋文帝怎么辦的?隋文帝離家出走了,隋文帝在接到這個禮物之后,直接騎上馬往終南山去了。到過西安的朋友知道,西安城南邊三十里路就是終南山了。然后一路就往終南山跑,那大臣著急了,大臣說,皇帝怎么能隨便離家出走呢,你這是置家國于不顧。大臣就去追,追上后跟隋文帝講,你是天子啊,一國之君啊,怎么能跟皇后一般見識呢,怎么能輕易地棄國家于不顧呢,你還是回去吧。千萬不要離家出走,如果說真想走,那就走得徹底一點,走了再回去,那你的氣焰可就下去了。小孩子都應(yīng)該知道,這個時候別人就不怕你了,走了你還得回來嘛!回來之后更沒有辦法了,所以一直一夫一妻。
北朝婦女作風(fēng)很健朗,在家庭里作風(fēng)很硬朗的話,到劃家為國的時候,當(dāng)她們成為政治人物的時候,她們的作風(fēng)同樣硬朗。所以北朝的政治女性有干政的傳統(tǒng)。我們還是講獨孤皇后,獨孤皇后在歷史上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稱號——“二圣”。我們都知道唐高宗和武則天合稱
“二圣”,但這個稱號不是他們首創(chuàng)的,發(fā)源于獨孤皇后和隋文帝。每天隋文帝上班的時候,獨孤皇后都跟著一起去。比方說這是朝堂,隋文帝坐在這里了,獨孤皇后呢?獨孤皇后就在旁邊的那個小隔間里,皇帝說什么皇后聽得清清楚楚。如果覺得皇帝說得對,那就拉倒了,如果覺得皇帝說得不對,怎么辦?派遣小內(nèi)侍(小宦官)給皇帝遞條子,說剛才你說的那個事情,皇后認(rèn)為不應(yīng)該這樣說。最后皇帝怎么說?不一定,有的時候他會維持原判,有的時候他會尊重皇后的意見。但是無論怎么樣,他沒有一件事能夠瞞得過皇后。所以當(dāng)時的臣子也習(xí)慣于這樣的一種政治氣息,就把他們兩個合稱為“二圣”,兩個圣人,見到皇帝稱圣人,見到皇后還稱圣人。這是一個大的傳統(tǒng)問題,是北朝的社會風(fēng)貌問題,也是政治風(fēng)貌問題。武則天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熏陶出來的女性。
還有一個對武則天有利的重要事情——轉(zhuǎn)型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什么轉(zhuǎn)型?從貴族社會轉(zhuǎn)到官僚社會。貴族社會是什么樣子的?貴族社會最重要的特點是,官就是從貴族里選拔的,一個貴族只要沒有太大的毛病,比方說生下來就是啞巴,那他一定可以當(dāng)官,而且一定可以逐漸當(dāng)?shù)酱蠊?。那大家想,一個貴族生下來就可以當(dāng)官,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的權(quán)威大不大?皇帝的權(quán)威不大,因為人家的官不是皇帝賜予的,是家族給予的。因為人家的爸爸、爺爺、太爺爺是貴族,所以注定可以當(dāng)官,跟你皇帝沒有關(guān)系。
所以在那種情況下,社會最核心的道德價值是什么?是孝,就像春秋時期一個著名的成語“管鮑之交”。說管仲和鮑叔牙兩個人關(guān)系好,管仲說鮑叔牙是我的知己。別人都往前沖,我一上戰(zhàn)場就往回跑,為什么?說鮑叔牙就知道,我不是膽子小,是因為我家里還有老母??!大家覺得是否應(yīng)該這樣想呢?我們現(xiàn)在覺得好像不對,每個戰(zhàn)士家里都有老母,但是為國往前沖還是應(yīng)該的。可是管仲就能夠堂堂正正地說出這個理由來,我一上戰(zhàn)場就往回跑,因為我家里還有老母。這是一個時代,一個以孝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為什么?因為一個人的一切都是家族給予的,這個時候皇帝的權(quán)威沒有那么大。
后來到了科舉制時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一個人做不做官不是家族給予的了,是皇帝給予的了,這時候核心價值觀就會發(fā)生變化。大家知道這樣一句話:忠孝不兩全,舍孝而全忠可也,在忠和孝作比較的時候,人們就希望一個男孩子選擇忠,以忠作為第一條價值原則,孝放在其后了。為什么?時代變了,在人的一切都由家庭決定的時候,孝是第一原則;在人的政治命運由國家由皇帝決定的時候,忠就是第一原則。那這個時候皇帝的權(quán)威大不大?皇帝的權(quán)威就大了,因為皇帝能夠決定一切,皇帝和官僚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