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問題,古往今來大家討論的核心,也是權力問題。權力的運用如何更合理,這是要害。作為一個超越社會的國家的權力,它具有一種能量性的特征。它是一種能量,能量的特點就是威力很大,但自身沒有方向,它的方向完全由掌控者所把握。所以權力運用得好,就會成為社會的建設力量,它就是健康、正面的;權力如果運用得不好,它就是個破壞力量。正確的好的政策,會帶來共同的福利、社會的進步;不好的政策,會使國家、社會大倒退,人人跟著倒霉。
掌權者如何理性地運用權力,這不是他們家的事兒,這是涉及到所有人的事兒。所以,這是權力問題成為政治學的核心問題的原因。這事兒太大了,太重要了。所以,理性地運用權力,自覺地接受權力的約束,讓權力在正確的軌道和正確的方向上行使,這就應該受到正面評價。我們要防范的就是,權力變成破壞力量。
那么,唐太宗的克己納諫,就是政治理性的一個充分表達,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體現(xiàn)了最高權力擁有者的理性,接受別人的意見,接受大家的約束,接受正確意見的修改。
第二個方面,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權力理性或者政治理性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建設和諧社會必須以人為本,什么叫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民為本,這跟李世民這個人有關。李世民去世以后,唐朝為了尊重去世的先皇,凡是碰到李世民的名字,就都改了,世界的世也改了,這叫帝王避諱。所以過去說“以民為本”,后來就變成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哪兒來的?就是“以民為本”來的。我們今天理解以人為本,其實經常是人性化的一種理解,而不是政治化的一種理解。
其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政治上的問題,是以民為本。這是傳統(tǒng)儒家的一個基本的政治理念的表達。只有做到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才能在國家的制度安排、政策調整、利益調整方面,重視、注意、考慮老百姓的問題,這才叫以民為本。如果你當政者、當權者,整天考慮的都是自己家里的那點破事兒,天天想著自己的賬戶增長,不考慮老百姓,不考慮社會,那稱不稱職的不用說了,你這個社會會怎么樣呢?社會就會帶來嚴重的不和諧問題。
所以我認為,這兩個方面就是貞觀時期理性政治很重要的兩個軌道、兩個車輪。這兩個車輪拉著貞觀這輛“大車”,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度。
我們先從第一件事兒講起吧,唐太宗怎樣克己納諫。納諫在古代政治家的理論中,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兒,這是算常識。我們?yōu)槭裁醇{諫呢?你為什么要設百官呢?你不是能耐嗎,天下歸你一個人管就得了,別人別要了,你一個人管吧。不行,這個天下太復雜,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絕對是不夠的。所以要設百官、設機構,專業(yè)地來管理國家、管理社會,其實也就是幫助皇帝來治理天下。如果設置了百官,平時工作、治理天下時,他有正確意見,你卻不接受,那你要他干什么,干脆別要算了。
所以,納諫在傳統(tǒng)的理論中,說得很簡單、很容易,沒有人會反對納諫,這樣的做法也常有。所以納諫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理論中是個常識,但是這個常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什么呢?我們想一想也能明白,納諫遇到了兩個基本難點。
第一,人性的弱點。皇上也是人,所有的人都有這個毛病、弱點,就是喜歡被表揚,喜歡聽好話,討厭被批評,討厭被否定,我們所有的人都一樣。只要在群體中生活,你就有這樣的傾向,這是沒辦法的?;实垡彩侨耍实垡膊幌M环穸?,所以納諫就難了。你來批評我,我同意你的就是否定我的,難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