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實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完整視頻:http://416w.cn/2016/0323/877866.shtml
精彩論述:http://416w.cn/2016/0323/877867.shtml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題目叫《<貞觀政要>與唐太宗的治國之道》,其實核心問題還是唐太宗?!敦懹^政要》是一本記載唐太宗史料的書,作者叫吳兢,這個人經(jīng)過武則天時期的混亂,到玄宗的時候,把唐太宗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這本書一共是十卷四十篇,把唐太宗的先進事跡和了不起的言論都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并呈給唐玄宗,希望玄宗能夠按照唐太宗的治國理念來治理國家。
唐玄宗時代迎來了唐朝鼎盛的時期,那就是開元盛世。唐玄宗在多大程度上吸取了唐太宗的經(jīng)驗?不得而知。但是,唐太宗卻是因為《貞觀政要》這本書得以千古流傳。當然,這也不僅僅是這一本書的問題。唐太宗的故事、唐太宗的事跡主要由這本書記載,或者說這本書記錄得最多。至今為止,如果大家要想比較深入地了解唐太宗,那么最應該看的書就應該是《貞觀政要》。雖然兩唐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也記載了一些唐太宗的故事,在講貞觀的時候都會講到,但是講得最多的、最系統(tǒng)的、資料最完備的還是《貞觀政要》。
那么,我們就從《貞觀政要》說起。主要向大家介紹唐太宗本人,介紹他的治國理念。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如何能夠克己納諫、理性行政,把中國引向一個新的高度?這至今仍然是有正面價值的,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建設也有積極意義。所以,唐太宗雖然是1300年前的人物,“貞觀之治”也是1300年前的往事,但今天還有很多朋友對這個事情興趣濃厚。
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中國古代皇帝,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有年號,這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我們會給一個時期取一個名字。時間雖然是自然流失、自然地前進,但是在中國,卻給它打上一個中國化的印記,就是年號。從漢武帝一直到宣統(tǒng)皇帝,中國歷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年號,年號就成了一個中國政治的標志,成了一個政治秩序的標志。如果在分裂的時代,你用誰的年號,那就意味著遵循誰的統(tǒng)治。所以,它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標志。
辛亥革命以后,年號被取消了。受中國的影響,當今世界還有一個國家保存年號,但是中國的年號已經(jīng)沒了,那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現(xiàn)在是(平成)時代。中國古代的很多文化遺產(chǎn)都像年號一樣,今天我們已經(jīng)丟失。有的是自然丟失,有的是我們有意放棄,但是在其他國家可能還有保留,這是近代以后發(fā)生的變化。
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個皇帝。第一個皇帝是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李世民是第二屆皇帝。貞觀年號一共用了二十三年,貞觀元年是公元627年,貞觀二十三年是649年。也就是說,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當皇帝,也就是二十三年多一點的時間。
唐太宗是通過玄武門政變上臺的,就是用非法的手段獲得皇位,這叫“玄武門之變”。沒有“玄武門事變”,就沒有“貞觀之治”。正是因為他奪得了政權,才有了這段時間的建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