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好干部把住源頭
我們第一個方面是懲處;第二個方面是要通過制度約束權力。為什么還要有第三個方面呢?任何事情的根源還是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龐大,管理起來難度很大,但又必須管好,管不好就會出亂子。我們國家要出問題主要出在共產黨內,我們黨要出問題主要出在干部身上。”那么,干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你犯了錯誤,我要懲處你,要把你的權力管緊,讓你不犯錯誤。但是干部內心想不想犯錯誤,愿不愿意犯錯誤呢?所以,就是有了懲處和制度約束。還是管不好的,必須通過管住干部自身的作風、思想,來保證他不愿意犯錯誤。這才是真正地從不敢腐、不能腐,到第三步不想腐。
怎么樣做到不想腐呢?總書記講到說:“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貫徹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要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jiān)督,讓每一個干部都深刻懂得,當干部就必須付出更多辛勞、接受更嚴格的約束。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和覺悟,就不要進入干部隊伍。對干部身上出現(xiàn)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糾正,這是愛護干部,而不是苛求干部。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哄著、護著,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問題。”我們怎么來管干部呢?
1. 尊崇黨章,守紀律講規(guī)矩
尊崇黨章,強調培養(yǎng)干部守紀律講規(guī)矩的意識,增強干部的黨性意識。十八大之前,從管理干部的角度,我們對黨章提得不多,講得比較多的是要通過國家法律來管理干部。但法律說到底只是管人不做太出格的壞事。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情,比如包養(yǎng)“小三”,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么法律是不管的,這是家庭內部事務問題。但是對于領導干部來說,他掌握了很大的權力,他的作風問題、道德問題會成倍放大,僅僅依靠國家法律,就很容易出現(xiàn)大的問題,給黨和人民造成損失。所以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明確強調,更要通過黨的紀律、黨的制度來管干部,要實現(xiàn)紀在法前、紀嚴于法。那么,黨的紀律、規(guī)矩、制度,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黨章。習總書記在2012年11月16日,也就是新一屆政治局誕生的第二天,專門發(fā)表了這樣一篇文章,叫《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學習黨章作為必修課,走上新的領導崗位的同志要把學習黨章作為第一課,帶頭遵守黨章各項規(guī)定。凡是黨章規(guī)定黨員必須做到的,領導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黨章規(guī)定黨員不能做的,領導干部要帶頭不做”。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會議上,他也專門講到,“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自覺用黨章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為什么要用黨章來管好黨呢?從我們黨的歷史就能體會到黨章的重要性,體會到紀律的重要性,體會到一個黨員黨性的重要性。
一大黨章中,對于紀律沒有作什么規(guī)定。我們的黨的紀律是從二大黨章中樹立起來的。在二大黨章中,規(guī)定了開除黨籍的一系列條件。例如,無故連續(xù)兩次不到會,無故連續(xù)四個星期不為本黨服務等。二大出臺了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中明確提出,“凡一個革命的黨,若是缺少嚴密的集權的有紀律的組織與訓練,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夠有力量去做革命的運動”。這一點是針對當時中國政黨的一個通病。當時中國大大小小存在著成百個政黨,這些政黨包括二大之前的中國共產黨,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個人散漫、組織渙散。最早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不是我們黨,而是中山先生。中山先生191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華革命黨,他的目標就是為了解決當時同盟會軟弱渙散的問題。但他采用的一個手段是什么呢?不是通過黨紀,而采用個人效忠的方式。當時,中華革命黨每一個黨員入黨的時候,都必須宣誓效忠黨的領袖。也正是因此,中山先生的做法遭到了黨內很多同志的反對。后來,國民黨還是在沿著這一條路繼續(xù)做。蔣介石可能比中山先生做得更成功一些,他依靠個人的紐帶,在他身邊確實帶起了一批人。比如說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蔣介石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稱呼叫“校長”。“校長”就意味著你是我的門生故吏,你就是我的人,你就應該跟著我,我也不會虧待你。這還是一種個人紐帶的關系,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關系,而不是一個現(xiàn)在政黨的關系。正是因為這樣,國民黨雖然人非常多,但戰(zhàn)斗力遜于共產黨。直到今天,國民黨這個問題都還沒有解決。
剛剛結束的臺灣大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成為新一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了。國民黨直到今天還體現(xiàn)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黨員拒不執(zhí)行黨的決議,黨章修改也是如同兒戲,以至于國民黨現(xiàn)在也是風雨飄搖了。不論是中國共產黨,還是西方政黨,都有一個最基本的規(guī)定,就是對于凡是擔任公職,或者成為黨員、議員的人的任何言論都要和本黨保持一致。而對于國民黨來說,國民黨的黨章中就有明確的規(guī)定,作為黨員要服從黨的決議。但是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在2008年,馬英九當選了總統(tǒng)。同時那一屆國民黨的立法院,國民黨的議席的席位數(shù)量是民進黨的整整三倍,即使到2012年大選時,國民黨立委席位數(shù)量也比民進黨多一半,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按理說國民黨的任何決議都是能夠在立法院得到通過的。但結果卻是,馬英九的很多項決議都不能在立法院通過。為什么呢?因為有些國民黨人,往往拒不執(zhí)行黨的決議,導致了黨的決策一項一項都不能通過,而且更關鍵的還不在于立法委員不執(zhí)行黨的決議,而是國民黨的這些立委在一次又一次不執(zhí)行黨的決議的情況下,國民黨卻從來沒有對他進行過任何處分。
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就是國民黨的黨章修改如同兒戲。這個大家或許也都有所耳聞,國民黨在去年10月時候,原來的“總統(tǒng)”參選人是洪秀柱,這里大家注意“總統(tǒng)”是打引號的。按照國民黨黨章規(guī)定,洪秀柱是通過一套完善的根據(jù)黨章的規(guī)定起來的候選人,可以說他在國民黨黨章層面是非常具有合法性的。所以如果要換掉她,從黨章來說是不可行的。按照全世界大多數(shù)政黨通行的辦法,我們還是會讓他去參選,結果國民黨干了一件什么事呢?既然黨章不允許換參選人,那就修改黨章,于是在短短一天里修改了黨章,然后將洪秀柱換掉,改為朱立倫參加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選舉。我們大家都知道,政治家在參選前都會有很多承諾,但是參選后往往不能夠落實,所以選民在選一個人的時候,往往不僅要考慮參選人承諾什么,還要考慮這個參選人過往的兌現(xiàn)度,就是看參選人的信用怎么樣?如果他的信用好,選民可能就會多考慮;如果他的信用差,而且經(jīng)常是說了也不干,那么說得再天花亂墜,恐怕大家也不會把票投給他。所以說,對于一個候選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一個政黨。而現(xiàn)在國民黨通過隨意修改黨章,臺灣地區(qū)老百姓也同樣看到了。所有,不要說有民進黨來挑事、抹黑,就是隨意修改黨章,也讓國民黨可能不被人相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