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承 中國政法大學馬列學院副教授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chǎn)權法律責任)
視頻:http://416w.cn/2016/0121/861108.shtml
人文專輯:http://special.71.cn/160121-1/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們今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一句詩。2014年的5月30日,“六一”兒童節(jié)的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他對老師和學生應該怎樣看待人生,好好學習,提出一個要求。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用了一首詩的兩句話,叫做“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習近平總書記用“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這兩句詩,來勉勵這些孩子,一定要懂得珍惜青春年華,不要在最該奮斗的時候荒廢了時日,將來等到晚年的時候,流下悔恨的淚水。一定要在最該努力的時候,好好努力,“莫向光陰惰寸功”,千萬不要在最該奮斗的時候懶惰,以免留下終身的悔恨和遺憾。這首詩我給大家做一點解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詩,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領會這首詩對我們的啟發(fā)和教育意義。
這首詩的作者是杜荀鶴。杜荀鶴是晚唐詩人,生于846年,卒于904年。其實,那已經(jīng)在唐朝即將滅亡的時候了,他是一個典型的晚唐詩人。那個時候,唐朝已經(jīng)開始衰落,社會矛盾很尖銳,農(nóng)民起義,包括黃巢起義等,把唐朝沖擊得已經(jīng)是七零八落。生活在亂世中的杜荀鶴,他的詩還是現(xiàn)實主義的,對人的現(xiàn)實生活做了很多描述。他的詩風很清新,很樸實,蘊含很多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首詩,名字叫《題弟侄書堂》,是杜荀鶴給他的弟侄書堂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七言詩,有哪些內容呢?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這首詩大致的意思是什么?在晚唐時節(jié),社會動蕩,矛盾突出。這個時候,第一句話“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亂世,但是心中的大道、宇宙的大道沒有丟。人生活在亂世,一定要認識到社會為什么亂,是因為背離了大道,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社會的大道、社會的規(guī)范如果在的話,社會會亂嗎?社會之所以亂,就是人類背離了那個大道。比如,這個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不懂得愛護,當官的人不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也不懂得君子務本,兢兢業(yè)業(yè)。因為背離了這個道,社會才動亂。人人都有謀逆之心,這個社會怎么會不亂呢?所以國家亂的時候,社會亂的時候,道不窮,這個大道還是那樣。“亂時還與靜時同”。不管國家、社會是不是亂,一個人心中追求道義的那份情懷和使命是不能丟的,這叫“亂時還與靜時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