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承 中國政法大學馬列學院副教授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圖說:http://416w.cn/2015/1110/846878.shtml
視頻:http://416w.cn/2015/1110/846895.shtml
專輯:http://special.71.cn/151109-1/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開篇:http://416w.cn/2015/0909/841574.shtml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為政篇:http://416w.cn/2015/1015/843006.shtml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立德篇:http://416w.cn/2015/1022/843990.shtml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修身篇:http://416w.cn/2015/1102/845641.shtml
各位朋友,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中庸》的一句話,《中庸》是四書五經(jīng)里的一本書,“四書”指的是《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jīng)”指的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中庸》里這么幾句話,叫“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句話,再帶著大家一起來體會一下它的智慧,看看我們應該從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這句話里學習些什么。
《中庸》里面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實際上講了我們在學習和踐行的問題上,應具備的正確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講得非常好。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咱們中國社會出了一些所謂的大師,他說我們中國文化近代以來不像西方,沒有進行啟蒙,所以我們中國文化似乎容易讓人崇拜大師、迷信。有人就指出,是不是中國文化就容易產生一些,所謂的讓人迷信、膜拜的土壤。我看了以后,覺得不是這樣,中國文化實際上是非常理智的、引導人思考的,絕不是讓人愚昧的。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鬃涌蓻]有說,我這個人多偉大。這樣的態(tài)度,對于孔子這樣幾千年出一位的圣人,他說三個人中,必有我老師,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絕對不是讓人盲目崇拜,自我抬高,神化自己?!吨杏埂防锏倪@幾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它為我們怎么學習、怎么知行合一,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接下來我一句一句地解釋。
第一句,博學之。什么是博學?我告訴大家,學習一種文化,切忌自負?,F(xiàn)在有些年輕人學了某種文化形態(tài),對別的文化形態(tài)就非常排斥。注意,《中庸》告訴你,“博學之”。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往往都包含了各自的智慧。千萬不要閉門造車,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正因為每一種文化形態(tài)都包含著自身的合理性,所以需要我們“博學之”。孔子講,“君子和而不同”;莊子的《莊子·秋水篇》提出“海納百川”;《中庸》里講,“博學之”。一定要打破自我狹隘封閉,敞開自己,各種理論都要學習,“博學之”,還有四個字,“海納百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