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天后,五月五日,毛澤東一行到達上海,住在哈同路民厚南里二十九號(今安義路六十三號)。這時,新民學會從北京、長沙、天津到上海的會員達十二人。五月八日,由毛澤東主持,在半淞園開了一天會,送別赴法會友,同時討論了會務。討論中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學會態(tài)度:潛在切實,不務虛榮,不出風頭”。“潤之主張……會友各個向各方面去創(chuàng)造各樣的事”。[28]五四時期,不少講新思潮的青年,常常耳食了些新名詞,立刻生吞活剝,虛驕浮躁地大發(fā)種種議論。新民學會這次討論會強調“潛在切實”,正是有感而發(fā)。大家還議定了介紹新會友的四個條件:純潔、誠懇、奮斗、服從真理。“這日的送別會,完全變成一個討論會了。天晚,繼之以燈。但各人還覺得有許多話沒有說完。”[29]五月十一日,在滬會友送別了蕭三等六人。毛澤東還想試一試他一度醉心的工讀互助生活,和彭璜、張文亮幾個人在民厚南里租了幾間房子,實驗過互助工讀團的生活。他們共同做工,共同讀書,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毛澤東擔任洗衣服和送報紙的工作。經(jīng)過親身實踐,他很快察覺這種團體生活中難以克服的弊端,立刻寫信告訴北京的黎錦熙,“工讀團殊無把握,決將發(fā)起者停止。”[30]上海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商討湖南建設問題。毛澤東同彭璜等幾經(jīng)討論,草擬了《湖南人民自決宣言》,在上海的《天問》周刊及《時事新報》發(fā)表。六月十一日,湘人痛恨的張敬堯被逐出長沙,湖南政局發(fā)生重大變化。如何在湖南建設民治這個新問題,立刻提到湖南人的面前。十四日,毛澤東將原先寫好的《湖南改造促成會發(fā)起宣言》發(fā)表于上?!渡陥蟆?。這個月內,毛澤東還接連在上?!稌r事新報》上發(fā)表《湖南人再進一步》、《湘人為人格而戰(zhàn)》、《湖南改造促成會復曾毅書》等文章,闡明他的主張。毛澤東深深感到,張敬堯走了,還會有新的張敬堯回來。根除的辦法是廢除督軍,裁減兵員以“推倒武力”統(tǒng)治;以銀行民辦、教育獨立、自治建設及保障人民權利等,達到“實行民治”的目的。這樣做的先決條件,是“湖南的事,應由全體湖南人民自決之”。他認為,一省一省的問題解決了,將來合起來便可以得到全國問題的總解決。
陳獨秀這時也在上海,正同李達、李漢俊等籌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毛澤東向陳獨秀談了“湖南改造促成會”的一些計劃,征求意見。談話中,自然也談到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毛澤東后來回憶說:“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31]
在他“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和南陳北李這兩位當時中國思想界的巨人相繼晤談,可說是毛澤東第二次離開湖南的巨大收獲。他又要回湖南了,他這時的事業(yè)還在湖南。
注:
[1] 蔡和森1918年8月27日致毛澤東的信,《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44頁。
[2] 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3] 羅學瓚致祖父、叔祖父信,1918年10月16日。
[4] 《北京大學日刊》,1919年1月28日。
[5] 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6] 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7] 毛澤東致舅父母的信,1919年4月28日
[8] 羅學瓚致毛澤東信,1919年11月14日,《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7—68頁。
[9] 毛澤東致周世釗信,1920年3月14日。
[10] 據(jù)蕭三1918年3月31日記載:“二兄來坐己久,……又述潤之等赴日求學之計劃。”
[11] 毛澤東致楊鐘健的信,1921年9月29日。
[12] 蔣竹如:《湖南學生的反日驅張斗爭》(1962年2月24日),《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80—582頁。
[13] 蔣竹如:《湖南學生的反日驅張斗爭》(1962年2月24日),《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80—582頁。
[14] 易禮容:《有關新民學會的史料幾則》(1979年7月7日),《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35頁。
[15] 毛澤東:《湘江評論?創(chuàng)刊宣言》,《湘江評論》第1號,1919年7月14日。
[16] 毛澤東:《學生之工作》(1919年12月1日)。
[17] 毛澤東:《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一)》,《湘江評論》第2號,1919年7月21日。
[18] 毛澤東:《健全會之成立及進行》,1919年7月21日臨時增刊第1號。
[19] 毛澤東:《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一)》,《湘江評論》第2號,1919年7月21日。
[20] 毛澤東:《問題研究會章程》,1919年10月23日《北京大學日刊》第467號。
[21] 毛澤東:《學生之工作》,《湖南教育月刊》第1卷第2號。
[22] 毛澤東:對易禮容1920年6月30日致毛澤東、彭璜信的按語1920年11月。
[23] 毛澤東致陶毅信,1920年2月。
[24][25] 毛澤東致周世釗信,1920年3月14日。
[26] 毛澤東致陶毅信,1920年2月。
[27] 毛澤東致黎錦熙信,1920年6月7日。
[28] [29]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30] 毛澤東致黎錦熙信,1920年6月7日。
[31]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lián)書店1979年版,第130、133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