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按職能和事務設計指標體系。在圖5中,產出與結果類指標如何體現(xiàn)“一個部門、一套指標”要求是難點。對此我們的做法是:(1)指標應按職能和事務設置。“事務”指管什么事,它由科室或二級機構實現(xiàn)。如城管市容局的職能可分解為環(huán)衛(wèi)、綠化、市政、城管等事務并形成相應機構。為此,我們聯(lián)合編辦,按“三定方案”和科室、二級機構功能設定各部門指標,原則上做到每項事務都有相應指標,無績效指標的機構(科室)應撤銷(見表1案例);(2)指標應體現(xiàn)結果,即有效服務,并盡量量化;(3)體現(xiàn)基本職能的指標應賦予較高權值;(4)指標應盡量滿足部門管理要求,促其科學管理。
構建績效基礎信息體系和本級《政府績效信息庫》。我們認為,以上“三駕馬車”是否可行,除績效指標體系外,還在于建設信息支撐體系:績效基礎信息體系和《績效信息庫》??冃ЩA信息體系指與各項績效指標相關的原始數(shù)據(jù)體系。就是說,部門的績效指標不是“填報”出來的,而是來自其管理、會計和統(tǒng)計信息,即在部門日常管理中產生,由管理系統(tǒng)記錄、顯示的信息。這些信息是難以造假或造假成本高的。而一旦將其納入《政府績效信息庫》,則數(shù)據(jù)申報的工作量將會大大減少,相應的評價成本將大為降低。
圖5 部門績效指標框架(基于平衡計分法)
同時,為了搞好績效評價結果應用,還需建立《政府績效信息庫》,形成部門、績效(考績)辦、財政信息共享機制,滿足財政自動獲得編制績效預算、績效目標的信息要求。
推進項目化管理。項目化管理是績效管理形式之一,由財政實施。它主要用于對政策、公共工程的預算項目管理,是提高績效、治理“三拍”和“政績工程”的良藥。2014年,浙江省財政廳對與水稻補貼有關的17個項目進行了“打包評價”,發(fā)現(xiàn)在支農資金上存在著多級政府事權不清、補貼項目不合理、重復補貼、無效補貼等問題。從2013年起,上海閔行區(qū)對政策性項目實施項目化管理,通過項目化管理,取消了2項政策、完善了8項政策,獲得了較好效果。
表1 XX市城管市容局績效評價表案例
項目化管理的內容:(1)搞好前期評價。它在政府決策前進行,對象是政策、工程類項目。在評價時,提案部門應提供該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和分年預算規(guī)劃,項目前期評價由財政(或政府政策辦)組織專家,對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含績效目標、風險)、財力可及性等做出審查并形成結論。通過評審的項目進入政府決策程序,通不過的則退回原單位。(2)實施中期評價。它適用中長期項目,在項目實施一年后進行,重點是評價項目是否已實施、實施中的問題、預期效果是否達到等。評審通不過的,或由實施單位修改完善,或撤銷項目。(3)做好后評價。它在項目結束一年后進行,重點評價項目的效果,績效評價結果將公開。
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為績效管理創(chuàng)造條件。雖然我們形成了以上方案,但還應指出,預算項目多散雜將阻礙績效管理,應當通過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方式改革來解決,實行“部門預算=基本支出預算+業(yè)務費預算+項目預算”。為此,建議恢復部門業(yè)務費預算(會議費、購置費、業(yè)務培訓費、專項業(yè)務費等),實行“總額控制,部門編制,財政審查、??顚S?rdquo;。改革后,隨著預算項目的減少,項目化管理的條件就相應具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