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時代風氣,堅持崇德向善
肖群忠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當前,我們處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偉大時代,作為社會主義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重要組成部分的文藝,如何為這一“中國夢”的實現(xiàn)吹響時代號角、提供精神動力、發(fā)揮其應有作用?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我體會到當代文藝應該發(fā)揮引領時代風氣,堅持崇德向善,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作用,才會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和人民的希望。因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zhì)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以載道”,不僅哲學應該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文藝也應該是時代精神的反映者和引領者,是民族精神的塑造者和凝聚者。“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魯迅先生說,要改選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習總書記的這些論述都鮮明地指出了文藝引領社會風氣,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與作用。
“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文藝工作者要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崇德向善,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傳播正能量,促進人民積極向上,推動社會風清氣朗,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啟迪思想,濕潤心靈,陶冶人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才是文藝應該發(fā)揮的作用,而不是調(diào)侃崇高、扭曲經(jīng)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才會真正發(fā)揮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作用。必將會為振興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貢獻力量,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那么,要發(fā)揮文藝引領時代風氣、堅持崇德向善的正確價值導向,我認為應該從下面三個方面做起:
第一,文藝界也要處理好義利關系,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方向。“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還要處理好義利關系,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人民幣服務?是義以為上,堅持文藝創(chuàng)作的社會責任,還是見利忘義、失去文藝的靈魂,這是我們在引領社會風氣時道德要考慮的重大問題。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jīng)濟效益是次之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fā)生矛盾時,經(jīng)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習總書記的這段論述可以說為文藝發(fā)展及其引領社會風氣,培育時代精神指明了正確發(fā)展方向。“全是錢惹的禍”,文藝如果失去為人民和時代服務的根本價值,而變成金錢的奴隸,肯定會出現(xiàn)諸多扭曲亂象,對社會風氣造成負面影響。要正確處理文藝承載道德價值、社會教化功能與市場化、大眾化、娛樂化的關系,寓教于樂,雖然藝術也要滿足人民群眾娛樂人生的精神需要,但在娛樂化的過程中,一定不能低俗化、要有助于提升人民的精神氣象,培育民族精神。
第二,堅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社會與民眾。“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價值觀錯亂,是非顛倒,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就難以順利推進。正如鄧小平同志早就告誡我們的那樣:風氣如果壞下去,經(jīng)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在塑造影響人民價值觀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部叫《新星》的電視劇在傳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錯誤價值觀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時下還有一些電視娛樂節(jié)目公然傳播“寧愿坐在寶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主義價值觀。有的作品以暴露夸大我國社會生活中的陰暗而去獲外國人的獎項,這些文藝作品都沒有傳達正確的價值導向,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起到了消解作用。當然,也有很多優(yōu)秀作品歌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傳達了社會正能量,給以人民以希望,為民族增添力量。“文藝創(chuàng)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xiàn)狀、原始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fā)、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曾經(jīng)有一大批文藝作品幫助一代人形成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文藝對社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第三,堅持用文藝培育和提高國民道德素質(zhì),崇德向善。“樂者所以象德也,”“樂者,德之華也。”人民的高尚道德不盡需要禮義教化,也需要以文藝進行化育,禮以分別,樂以致和。文藝應該為樹立當代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增強道德正能量,建設文明和諧社會發(fā)揮春風化雨的作用。文藝在培養(yǎng)和塑造人民道德品質(zhì)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我的父輩們早年都是通過秦腔等戲曲學習到了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價值觀并用之來教育我們,“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會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比如,傳統(tǒng)《將相和》的戲曲就很好的傳達了中國人強調(diào)人際和諧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楊家將》、岳家軍等文藝作品也很好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同時代的愛國精神。當代文藝中也有很多優(yōu)秀作品歌頌了時代先鋒與道德楷模,比如《焦裕祿》《孔繁森》為人民塑造了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干部形象,“讓世界充滿愛”“父親”“兒行千里”“?;丶铱纯?rdquo;等歌曲唱出了人民群眾心里的對愛和親情、孝道等傳統(tǒng)美德的呼喚。當代文藝應該在弘揚愛國主義和傳統(tǒng)美德,促進社會風氣好轉(zhuǎn),凝聚道德正能量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