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葦町 中共中央《求是》雜志研究員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一)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引導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
因為大家知道,在今年2月2號省部級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把“四個全面”作為戰(zhàn)略布局,用來概括十八大以來中央治國理政的主體框架。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里講了,要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所以說此次兩會實際也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動員會和落實會。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誓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現在又把這“四個全面”放在一塊講,它有什么特殊意義?我認為至少有四個方面的特殊意義。
第一,“四個全面”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習近平同志當總書記之前,就一直在潛心思考未來工作的戰(zhàn)略方向、重點領域和主要目標。他看到,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使我國的面貌發(fā)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但發(fā)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積累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雖然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還是大而不強,長期粗放式增長導致能源、資源環(huán)境趨緊,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
大家都知道2014年11月11號,北京的PM2.5普遍達到400,有的地方濃度接近爆表,達到對面看不見人的程度,據說有司機打電話到交通臺,說我過了路口才發(fā)現已經闖了紅燈,說怎么辦?交通臺的同志回答說,你放心,這種情況下,攝像頭也拍不清你的車牌號。所以在兩會前,大家最關注的問題調查里面,環(huán)境治理是除了腐敗以外,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還有,咱們經濟持續(xù)增長,人均數增長很快,但平均數背后是什么?是社會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北京現在是全球最現代化的城市,可北京周邊兩百公里范圍里,就有很多國家級貧困縣。去年APEC會議期間,河北省關掉了40%的鋼廠,60%的小煤窯和水泥廠,可我們要使“APEC藍”成為新常態(tài),不但要關注北京的發(fā)展,還得關心解決周邊這些群眾的生計和發(fā)展,所以要實現經濟一體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也是必然的選擇。
此外,現在改革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考驗咱們的勇氣和決心,我們的民主法治建設雖然有了長足進步,但執(zhí)法不嚴、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還是隨處都能見得到。黨是我們各項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但不從嚴治黨和四風問題,也正在對黨和人民群眾的事業(yè)產生很大的破壞影響,而且總書記在提出“四個全面”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我們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依靠改革開放這個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要保證改革合而不亂,就要加強法治建設,做到依法有據。而要把一系列改革落到實處,只能靠我們黨的領導力。所以總書記在福建提出“三個全面”以后,在江蘇考察之后,又加了一個全面從嚴治黨,顯然這“四個全面”不是孤立的、簡單并列的,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互為條件、缺一不可的,這是習近平同志經過兩年多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后確定的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舉措。
第二,“四個全面”與人類二十一世紀發(fā)展大勢是相一致的。發(fā)展是時代主題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一個國家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倳洀脑蹅儑业膶嶋H出發(fā),第一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把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是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第一次把全面從嚴治黨標定為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時效性,鍛造咱們黨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實現了世界發(fā)展大勢和當代中國實際的高度結合。
第三,“四個全面”是從治國理政的總全局出發(fā)。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執(zhí)政黨有沒有一個科學的治國理政大思路非常重要。習總書記系列講話,每一個講話都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咱們怎么執(zhí)政、怎么治國、怎么引領國家前進的問題,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煥發(fā)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而且每個“全面”都是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chuàng)新、獨具特色的系統(tǒng)思想。內容非常豐富,需要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它們不是過去各項工作的簡單相加,而是在駕馭全局的高度、觀察問題的廣度、思考問題的深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乘數效應。
第四,“四個全面”是對黨的基本路線新的時代表述。大家都熟悉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對當時要建設“四個現代化”,還有GDP要翻兩番的指標提出的,曾鼓舞了當時的老中青三代人。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進一步豐富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內涵。因為現在它不光有經濟指標,還有文化、社會、政治、生態(tài)文明各方面的指標。這個全面小康,還不僅是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要翻兩番,還是一個不分人群、不分地域,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原來咱們提出的兩個基本點,堅持改革開放,現在拓展為全面深化改革,表明改革已經進入了強調頂層設計和攻堅克難的2.0時代;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則從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出發(fā),把它具體劃為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所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現在發(fā)展成了一個戰(zhàn)略目標、三大戰(zhàn)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zhàn)略目標,要實現這個戰(zhàn)略目標,你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三大戰(zhàn)略舉措。
“四個全面”的提出高屋建瓴地解決了現在面臨的很多突出矛盾和問題,是從我們改革和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提出來的。鄧小平早就講過,發(fā)展以后的問題并不會比發(fā)展前少,習近平就是堅持以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立足發(fā)展后的中國實際,堅定中國自信、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如果說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是發(fā)展初期和中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那“四個全面”就是發(fā)展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是我們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綱,我們只有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才能把握住其精神實質,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章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