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個全面”的科學內涵
“四個全面”中每一個全面都有其重要的科學內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十六大講了五個方面,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也是五個方面:一是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四是人民生活顯著提高;五是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我們根據十八大報告做了一個調整,概括為這么九個方面。第一,建設一個職能科學、結構優(yōu)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第二,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互利共盈、利益多元、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的經濟體系。我們現在不再過分強調出口多少,而是在強調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既有出,也有進(引進來);第三,科學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胡錦濤同志就提出來了,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也特別強調了,還有六年我們要建設成創(chuàng)新型國家;第四,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第五,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第六,工業(yè)基本實現現代化;第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第八,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yè);第九,民生中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病有所醫(yī),學有所教。
有學者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戰(zhàn)略意義在于“四個體現”,體現了我們黨作為執(zhí)政黨的第一要務;體現了以人為本;體現了質量與效益的統(tǒng)一;體現了國富民強。
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內涵。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內涵,第一條,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六個方面: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國防和軍隊。第二條,統(tǒng)籌推進各領域改革。2014年2月,習近平同志講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就是要統(tǒng)籌推進各領域改革?,F在叫5+1+1,就是剛才說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國防和軍隊,還有黨的建設,在一個改革決定中覆蓋了如此廣泛的領域是第一次。第三條,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啃硬骨頭。改革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就是骨頭了,這個骨頭能不能啃下來,這是關鍵,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這些難題?,F在最大的難題是什么?第一,公務員工資漲不漲?漲了,漲的幅度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第二,咱們在座的退休的問題。退休后拿的錢,現在基本上一體化了,正在逐漸把退休金的雙軌制并為單軌制。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沖破這個藩籬,得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這里我要說的幾個問題。第一,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第二,要更好的發(fā)揮政府的作用,絕不能因為發(fā)揮市場的作用而忽略了政府的作用。習近平同志講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問題的核心就是正確處理好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問題。政府這塊就是要做好服務工作,要簡政放權。第三,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問題。因為過去體系不透明、不規(guī)范,沒有約束。第四,健全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機制體制,真正破解二元制的問題。第五,提出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把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三者統(tǒng)一起來。第六,把文化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納入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格局中去考量。第七,實現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加快社會事業(yè)改革。
第八,生態(tài)文明問題。第九,黨的建設科學化。第十,軍隊問題。
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有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我們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提出來。為什么要這么做?習近平說,一是向國內外鮮明宣誓我們將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二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抓什么?就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什么?五大體系。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建設好這五大法治體系,就建設好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那我們的國家才能夠興旺發(fā)達,才能夠使老百姓有所依靠。第二,規(guī)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這個工作布局是什么?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執(zhí)政則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關鍵在于我們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zhí)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第三,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關于科學立法,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習近平講要解決實際問題,要解決好科學立法的問題。人代會上強調了科學立法。關于嚴格執(zhí)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各級政府要嚴格執(zhí)法,絕對不能置法律于不顧。關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最高目標就是《決定》里面寫的那句話,三中全會就寫了,四中全會也寫了,什么話?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曾經引證了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是毀壞了法律。”關于全民守法。法律權威源自于人民的內心擁護真正的信仰。習近平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說“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至于人人要遵守,他引用了法國思想家盧梭的話,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因此,全社會要信仰法律,領導干部更要帶頭遵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