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前提,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石。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宗旨的“信仰”,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信心”,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轉(zhuǎn)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的“信念”,根本在于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信服”。只有“信服”馬克思主義,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個“看家本領(lǐng)”,用理論支撐我們的理想信念,我們的理想信念才是穩(wěn)固的、堅定的。
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xiàn)象和精神狀態(tài),是人們關(guān)于最高價值的信念,是人們作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最根本的依據(jù)。馬克思主義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主義,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主義。這個“主義”是以關(guān)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chǔ)的。“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滿足我們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樹立起更加堅定的信心,對源于這個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樹立起更加堅定的信心,就必須做到三點:一是理直氣壯,二是有理有據(jù),三是言行一致。首先是理直氣壯,而不是遮遮掩掩。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理論,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為什么要遮遮掩掩?為什么不能理直氣壯?其次是有理有據(jù),而不是含糊其詞。“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以理服人,就要真講道理;真講道理,就要真把道理搞明白,就要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成“看家本領(lǐng)”。“有理”才能“講理”,“講理”才能“服人”。要理直氣壯,以理服人,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如果一個人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會上講為人民謀利益,會下干的是撈取私利,人們怎么會相信你講的道理?理直氣壯,有理有據(jù),根子在言行一致。
用理論支撐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實踐中體現(xiàn)自己的理想信念,有兩點是最為重要的:一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一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前一句是“人管自己”,后一句是“制度管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就是我能做的但是我不做。手中有權(quán),但不謀私利;手中有錢,但不奢侈揮霍;知道“潛規(guī)則”,但不隨波逐流;看到“陰暗面”,但不自暴自棄。這就叫“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為什么能為而不為?因為不屑于這樣做,恥于這樣做,這就是理想信念在實踐中的體現(xiàn)。為什么能在實踐中堅守理想信念?這就是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就是想做但不敢做,要做但做不成,這就叫“制度管人”。人是需要約束的,權(quán)力尤其是必須約束的,沒有約束的權(quán)力就是腐敗。這就必須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人管自己”和“制度管人”是相輔相承的。
現(xiàn)在經(jīng)常講不超過“底線”。這就不僅要有“底線意識”,而且要有“崇高意識”。中國有句古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毛澤東一再強調(diào)“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個“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理想信念,“取法乎下”,就會為所欲為,就會超過“底線”。怎么才能不超過“底線”?這不僅需要“制度管人”,而且要“人管自己”。“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就要用馬克思主義改造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實事求是,堅定理想信念,就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這就要沖破落后的傳統(tǒng)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就要改變滿足現(xiàn)狀、因循守舊的精神狀態(tài),就要研究新的情況、學習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nèi)容。”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我們堅持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fā)展的認識路線,不斷地變革我們的理論思維,實現(xiàn)主觀與客觀的歷史的統(tǒng)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思維,深刻地改變了以素樸實在論為代表的直觀反映論的思維方式,改變了以機械決定論為代表的線性因果論的思維方式,改變了以抽象實體論為代表的本質(zhì)還原論的思維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分析和解決復雜的現(xiàn)實問題的“偉大的認識工具”。在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觀大勢,謀大局,干大事,就必須深入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不斷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和戰(zhàn)略思維分析能力,以創(chuàng)新實踐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