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當年秦始皇去世的時候,李斯參與了沙丘之謀,他如果不貪求一時之私利,又何至于落到今日的下場呢!胡亥的昏庸、趙高的陰毒,都是李斯始料未及的。這位功過參半的丞相,臨死前已經(jīng)敏銳地嗅到了秦朝必亡的氣息,他說到:“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于朝也。”用白話文來翻譯,就是說現(xiàn)在造反的人已經(jīng)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二世心中還沒有覺悟,居然任用趙高為輔佐,我一定會看到盜賊攻進咸陽,使朝廷變?yōu)轺缏规覒虻牡胤健4笄氐臍鈹?shù),在胡亥與趙高的統(tǒng)治下已喪失殆盡了,這一點李斯已經(jīng)預見了。
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趙高任中丞相,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由趙高決定。趙高自知權(quán)力過重,就獻上鹿,稱它為馬。秦二世就問左右侍從說,這是鹿吧?左右人都說是馬。二世驚慌起來,以為自己迷惑,就把太卜召來,讓他算上一卦,太卜說,陛下春秋兩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教鬼神齋戒的時候不虔誠,所以才到這種地步??梢砸勒帐ッ骶醯臉幼釉衮\地齋戒一次。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齋戒,整天在上林苑中游玩涉獵。一次有一個行人走進了上林苑中,二世親手把他射死,趙高就讓他的女婿咸陽令閆樂彈劾,說是不知誰殺死了人,把尸體搬進了上林苑中。趙高就勸諫二世說,天子無緣無故殺死沒有罪的人,這是上天所不允許的,鬼神也不會接受你的祭祀,上天就會降下災禍,應(yīng)該遠遠地離開皇宮,以祈禱消災。而秦二世胡亥是非常聽話的,所以秦二世就離開了皇宮,到望夷宮去居住。
二世在望夷宮住了三天,趙高就讓衛(wèi)士們都穿著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qū)m內(nèi),自己進宮告訴二世說,山東各路強盜是大批大批地來了,二世上樓臺觀看,看到衛(wèi)士拿著兵器朝向?qū)m內(nèi),非常害怕。趙高立刻逼迫二世讓他自殺,然后取過玉璽把它戴在自己的身上,身邊的文武百官無一人跟從。趙高登上大殿時,大殿有好幾次要坍塌似的,趙高也是知道上天不給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會答應(yīng)的,就把秦始皇的弟弟叫來,把玉璽交給了他,后來子嬰即位。
子嬰即位之后,擔心趙高再作亂,就假稱有病而不上朝處理政務(wù),與宦官韓談和他的兒子商量如何殺死趙高。趙高前來求見,詢問病情,子嬰就把他召進皇宮,命令韓談刺殺了他,并且誅滅了趙高的三族。子嬰即位三個月,劉邦的軍隊從武關(guān)打了進來,到達了咸陽,文武百官都起義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嬰和他的妻子、兒女們用絲帶系在自己脖子上去投降,劉邦把他們交給了部下官吏看押。項羽到達咸陽后,把子嬰殺死。秦朝就這樣失去了天下。秦朝的滅亡也正如李斯臨死前所預見的那樣,在胡亥和趙高的統(tǒng)治下,大秦的氣數(shù)已喪失殆盡。
太史公在《史記·李斯列傳》之后評價李斯是這樣說的,說李斯以一個里巷平民的身份,游歷諸侯,入關(guān)奉事秦國,抓住機會,輔佐秦始皇,終于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李斯位居三公之職,可以稱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經(jīng)》的要旨,卻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彌補皇帝的過失,而是憑仗他顯貴的地位,阿諛奉承,隨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聽信趙高的邪說,廢掉嫡子扶蘇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經(jīng)群起反叛,李斯這才想直言勸諫,這不是太愚蠢了嗎!人們都認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細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則的話,李斯的功績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論了。”
我們看作者司馬遷評價李斯,說到他有功,說到他有過,李斯這個人才華出眾,有謀略,懂理法,幫助秦始皇吞并六國,并且有治國之才,建議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修筑池道,做了許多有利于秦國發(fā)展的好事。但是李斯是狹隘的個人主義者,他對富貴的不懈追求,不僅殃及到自己和子孫,而且禍國殃民,加快了大秦帝國的崩潰。在關(guān)鍵的時候,李斯的老鼠哲學又起了作用,讓李斯拋開和舍棄了國家利益,來保全了個人的地位和榮華富貴。李斯也在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并且陷入了趙高的圈套,越走越遠,直到不能回頭,走上了斷頭臺。在刑場上李斯對自己的兒子說,如果我們還能出上蔡的東門去打獵該有多好!多么平淡而又簡單的愿望,在李斯看來已經(jīng)是下輩子的事情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