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完善新型司法制度的主體工程
中國的司法改革已經進行了近二十年。之所以人們對前些年的司法改革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人們看不到未來科學的司法制度的主體工程,導致改革的心理預期與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太大。在不合理的司法管理體制下,其他方面的努力只能產生事倍功半的結果。但是,當中央決定改革司法管理體制之后,又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認為只有一個體制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或者說新的體制還會產生新的問題。盡管這些擔心有些道理,但正如建設高樓大廈一樣,即使主體工程只是一個框架,尚無法居住或辦公,但這是完成司法體制改革整體工程的第一步。具體包括三項內容。
第一,法官由省級統(tǒng)管。其根本之處在于:法院的工作人員特別是法官,不再由同級黨委、政府管理,而是由省一級統(tǒng)一管理(當然,法官由省級人大委員會任免還需通過修改法律才能完成)。這一體制安排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司法的地方化。具體說來,一是讓來自同級或上級的地方干預失去權力基礎;二是縣、市級法院受到各方面干預會大幅度減少;三是來自本級黨政安排的行政事務會明顯減少;四是司法力量省內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編制、統(tǒng)一調配,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資源。
第二,司法經費由省級和中央財政統(tǒng)一保障。改變以往司法經費由同級財政支付的基本制度,將本屬中央事權的司法權由中央和省級統(tǒng)一保障。也就是說,司法人員的工資福利、建設經費、業(yè)務經費等完全由省級財政和中央的補貼部分支付。這項改革措施無論對于地方經費充足的地方,還是經費緊缺的地方來說,都具有重大的體制意義。
第三,法院系統(tǒng)內部管理模式科學化。如果說“省級統(tǒng)管”是縱向的管理體制改革,法院系統(tǒng)內部管理模式改革則屬于橫向的管理體制改革。目前,在橫向管理體制方面,法院尚未掌握所有的司法事務管理權。即使在法院系統(tǒng)已經掌握的管理權行使模式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權力分散,管理交叉;二是層次偏多,相互扯皮;三是管理權分布廣泛,在一些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加入了“管理權”;四是與行政機關相同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司法規(guī)律的要求。長期以來,現(xiàn)行司法事務管理模式“行政化”的弊端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采取具體的改革措施。嚴格說來,外部體制改革必須有內部體制的“接應”才能直接發(fā)揮作用。目前,中央通過審判權與管理權相分離、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等改革項目的安排,已經向這種橫向管理體制的弊端開刀,以呼應縱向的管理體制改革,從而使法治大廈的主體工程更為堅實、牢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