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士兵政治訓練的問題
甲、材料的問題
下列各項應很藝術的編制課本作對士兵的訓練材料:
(一)目前政治分析及紅軍的任務與計劃;
(二)土地革命的各方面;
(三)武裝組織及其戰(zhàn)術;
(四)三條紀律建設的理由;
(五)早晚點名口號;
(六)識字運動;
(七)怎樣做群眾工作;
(八)紅軍標語之逐個解釋;
(九)各種偏向之糾正;
(十)蘇俄紅軍;
(十一)革命的自前階段和他的前途;
(十二)紅軍白軍比較;
(十三)共產(chǎn)黨國民黨的比較;
(十四)革命故事;
(十五)社會進化故事;
(十六)衛(wèi)生;
(十七)游擊區(qū)域的地理及政治經(jīng)濟常識;
(十八)革命歌;
(十九)圖報。
乙、方法
(一)上政治課
(1)分普通,特別,干部三班。普通班分兩種形式:一個支隊在一起時,以支隊為單位上課,教授以支隊政治委員為主任,大隊政治委員分擔各課,除戰(zhàn)斗兵到課外,傳令兵,勤務兵,長夫,馬夫,伙夫,須均到課。普通班之目的,在使一般普通兵得到初步改治常識。
(2)特別班以支隊為單位,從各大隊士兵中考選稍識文字及略有政治常識者五十名編成,支隊政治委員為教授,大隊政治委員分控各課。特別班的目的,在造成較普通班的高一級的政治常識人才,以備將來升當下級干部之用。
(3)干部班以大隊為單位,軍直屬隊另成一單位,以大隊長,大隊附,中隊長,中隊附,各級軍佐,及其他指定人員編成。目的在提高現(xiàn)任下級干部的政治水平線,使能領導群眾,以預備將來充當中級于部,由縱隊政治委員縱隊政治部主任縱隊司令官及其他有適當能力的人擔任教授。
(4)以支隊為單位組織政治訓練委員會,以支隊各政治委員并軍事長官中能任政治訓練〈者〉組織之,以支隊政治委員為主任,其任務為討論在一支隊內關于執(zhí)行士兵政治訓練的種種問題。
(5)軍及縱〈隊〉直屬部隊的政治訓練,由軍及各縱隊政治郡宣傳科負責,組織政治訓練委員會執(zhí)行之。
(6)教授法
(甲)啟發(fā)式(廢止注入式);
(乙)由近及遠;
(丙)由淺入深;
(丁)說話通俗化(新名詞要釋俗)
(戊)說話要明白;
(己)說話要有趣味;
(庚)以姿勢助說話;
(辛)后次復從〔習〕前次的概念;
(壬)要提綱;
(癸)干部班要用討論式。
(二)早晚點名說話
(1)說話時間每次最多不得過半小時。
(2)材料:〈甲〉報告政治消息;〈乙〉批評日常生活;〈丙〉解釋每周政治口號。
(三)集合講話
(1)支隊每星期一次,縱隊每半月一次,全軍不定期。
(2)每次講話,須要有計劃的由政治工作機關(支隊由政治委員),商同軍事工作機關規(guī)定講話內容,指定講話的人,并分配講話時間。
(3)每次講話除任勤務的以外不準不到會。
(4)每次講話內容對群眾的影響,下級政治機關須報告上級政治機關。
(四)個別談話
(1)對下列各種人須和他作個別談話:
(甲)有偏向的;(乙)受了罰的;(丙)傷兵;(丁)病兵;(戊)新兵;(己)俘虜兵;(庚)對工作不安的;(申)思想動搖的。
(2)談話前須調查對象的心理及環(huán)境。
(3)談話時須站在同志之地位,用誠懇的態(tài)度同他談。
(4)談話后須記錄談話的要點及影響。
(五)游藝
(1)以大隊為單位,充實士兵會娛樂部的工作,做下列各種游藝:
(甲)捉迷藏等;(乙)打足球;(丙)音樂;(?。┪湫g;(戊)花鼓調;(己)舊劇。
(2)每個宣傳隊下設化裝宣傳團。
(3)游藝設備費由公家支給(大隊由縱隊政治部批準)。
(六)改良待遇
(1)堅決廢止肉刑;
(2)廢止辱罵;
(3)優(yōu)待傷病兵;
(4)恢復每月發(fā)鞋襪費的制度。
(七)怎樣作俘虜兵及新兵的教育
(1)把紅軍的生活習慣如:1.官兵生活平等(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分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不是剝削階級,士兵不是被剝削的階級);2.三大紀律及理由;3.士兵會的意義及其作用;4.紅軍中的經(jīng)濟制度(經(jīng)濟的來源,管理經(jīng)濟的組織,經(jīng)濟公開主義及士兵審查制度);5.經(jīng)濟委員會管理大隊伙食及分伙食尾數(shù);6.廢止肉刑辱罵;7.優(yōu)待俘虜事項,講給新兵們俘虜們聽。
(2)講述紅軍斗爭略史。
(3)紅軍的宗旨:1.紅軍與白軍所以不同,此點要詳細講;2.紅軍與土匪所以不同;3.紅軍三大任務。
(4)講述紅軍組織系統(tǒng)。
(5)普通政治常識如:1.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2.英日美三大帝國主義侵略中國;3.各派軍閥受帝國主義指揮到處混戰(zhàn);4.分田;5.蘇維埃;6.赤衛(wèi)隊等。
(八)青年士兵的特別教育
(1)各縱隊政治部編制青年識字課本(以商務館小學教材平民千字課龍巖文化社等教本作參考)。
(2)每個縱隊內設一個青年士兵學校一所,分為三班或四班,每個支隊一班,直屬隊一班,每班不得超過廿五人。以政治部主任為校長,以宣傳科長為校務主任。每個班設一主任教員,每班授足九十小時為一學期。
(3)由公家出賤置備紙筆墨等用具發(fā)給學生。
六廢止肉刑問題
(一)紅軍用肉刑的效果
各部隊中凡打人最利害的,士兵怨恨和逃跑的就越多。最顯著的例子,如第三縱隊第八支隊部某官長愛打人,結果不僅傳令兵伙夫差不多跑完了,軍需上士及副官都跑完了。九支隊第廿五大隊曾經(jīng)有一時期來了一個最喜打人的大隊長,群眾送給他的名字,叫做鐵匠,結果士兵感覺沒有出路,充滿了怨恨空氣。這個大隊長調走了,士兵才得到解放。特務支隊第三大隊打人的結果,跑了四個伙夫,一個特務長,兩個斗爭的好久的班長。其中一個名肖文成,臨走留下一封信,聲明他不是反革命,因受不起壓迫,才逃跑。四縱隊初成立時,一二三縱隊調去的官長一味的蠻打士兵,結果士兵紛紛逃跑,最后這班官長自己也立不住腳,都不得不離開四縱隊。二縱隊逃兵比任何縱隊多,原因雖不止一個,然二縱隊下級官長大多數(shù)打入的習慣最利害的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二縱隊曾發(fā)現(xiàn)過三次自殺事件(排長一士兵二),這是最大的污點,意義是非常嚴重的,這也不能不說是二縱隊打人的風氣特別濃厚的一種結果?,F(xiàn)在一般士兵中的呼聲是“官長不打士兵,打得要死”,這種群眾的不平和怨憤的表露,實在值得我們嚴重的注意。
(二)肉刑的來源和廢止他的理由
封建階級為了維持他的剝削,不得不用最殘酷的刑罰來做工具,以鎮(zhèn)壓被剝削者的反抗的叛亂,這是肉刑所以為封建時代的產(chǎn)物的理由。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步到資本主義制度,他須要提出自由主義,以發(fā)展工農(nóng)士兵的個性,增強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打仗能力,以造成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條件。因此,凡資產(chǎn)階級的國家一般的廢止肉刑,在軍隊中亦早就沒有什么打人的怪事了。至于經(jīng)濟發(fā)展到社會主義的誕生,階級斗爭的激進,工農(nóng)階級要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權力,和依以這個權力的剝削,便要發(fā)動階級群眾的力量,才能取得斗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最進步階級的政權,他的下面,不應該有一切封建的殘余存在。因此蘇聯(lián)不但紅軍中老早就沒有肉刑,在一股法律上亦通通嚴禁肉刑之使用。紅軍四軍產(chǎn)生于封建剝削尚未肅清的中國,他的主要成分,又多是從封建軍閥中轉變過來的,一般封建的制度和習慣,依然很濃厚的存在于一般官長士兵之中,由是打人的習慣和非打不伯的習慣,還是與封建軍閥軍隊里頭的習慣一樣。雖然老早就提出了官長不打士兵的口號和規(guī)定士兵會有申訴他們的苦痛的權利,但簡直沒有什么效力,其結果造成官兵間的怨隔,低落了士兵以至官長的情緒,逃跑的數(shù)目日多,軍中充滿了怨恨的空氣,甚至發(fā)現(xiàn)自殺事件,這是與紅軍的斗爭任務完全背馳的現(xiàn)象,如不趕快糾正,危險不可勝言。
(三)糾正的方法
(1)堅決的廢止肉刑。
(2)舉行廢止肉刑運動。這個運動,要從官兵兩方面工作,使“廢止肉刑方才利于斗爭”的意義普及于官兵群眾中。這樣才能使官長方面不但不至廢止肉刑覺得兵帶不住,而且了解廢止肉刑之后將要更利于管理教育。士兵方面不但不至因廢止肉刑更頑皮了,而且因廢止肉刑,增加了斗爭的情緒,撤去了官兵的隔閡,將要自覺的接受管理訓練和一般的紀律。
(3)肉刑廢止之后,因為歷史習慣的原因,發(fā)生一些臨時不良現(xiàn)象是會有的。這應該加緊我們的責任與努力去說服的精神和自覺遵守紀律精神的提倡,去克服違反這個斗爭任務的最惡劣的封建制度。決不能借口有些不良現(xiàn)象,便掩護了封建制度打人的習慣。凡那些借口臨時不良的現(xiàn)象,反對廢止肉刑或對廢止肉刑是怠工的,客觀上便是妨礙革命斗爭的發(fā)展,也就是幫助了統(tǒng)治階級。
(4)四軍廢止肉刑的法律:1.修改紅軍懲罰條例;2.由最高軍政機關發(fā)布廢止肉刑的通令,并頒布紅軍新的懲罰條例;3.通令發(fā)布后,一方面由軍政機關召集官長會議,詳紙說明廢止肉刑的理由,使全體官長擁護這個廢止肉刑的通令的重大改革,良好地努力地在部隊中執(zhí)行起來;4.一方面由士兵會召集代表會議,除擁護這個改革以后要自覺的來遵守紀律外,并要森嚴群眾紀律的制裁,以達到肉刑廢止后良好的收獲。
七優(yōu)待傷病兵的問題
甲、傷病兵痛苦的現(xiàn)象及影響
(一)全軍各部隊衛(wèi)生機關不健全,醫(yī)官少,藥少,擔架設備不充分,辦事人少與不健全,以致有許多傷病兵,不但得不到充分的醫(yī)療,即大概的初步的醫(yī)療,有時都得不到。
(二)全軍軍事政治機關對傷病兵的注意不充分如:
(1)對于衛(wèi)生機關的健全不但沒有盡得很大的努力,而且簡直不加注意,各種會議對衛(wèi)生問題討論很少。
(2)官長對傷病兵沒有盡其可能去隨時安慰他們,而官長替?zhèn)”筒杷w被子,隨時慰問等習慣,在紅軍中簡直沒有,官長對傷兵病兵,采一種不理問態(tài)度,甚至表示討厭他們的態(tài)度。
(3)行軍時,官長以至士兵對沿途落伍的傷兵完全不表示一點同情,不但不為他們想法子,反而一味怒罵,或無情的驅逐他們。
(三)重傷病兵給養(yǎng)和用費不夠,傷兵傷后七八天還沒有衣服換,調養(yǎng)費病官有病兵沒有。
(四)蛟洋醫(yī)院的缺點:
(1)無組織狀態(tài);(2)醫(yī)官和藥太少;(3)醫(yī)宮賣私藥;(4)不清潔;(5)御寒衣服被不夠;(6)看護兵太少;(7)飲食惡劣;(8)房子窄;(9)與當?shù)厝罕婈P系不良,以致傷病兵看醫(yī)院如牢獄,不愿留在后方。
上列各種對傷病〈兵〉待遇不良便發(fā)生下列影響:1.使士兵不滿意紅軍(紅軍好是好,就只不要帶花不要?。@種輿論簡直普遍全體士兵以至下級官長之中,(2)士兵和官長不滿意,越發(fā)增加宮兵間懸隔;(3)士兵及下級官長都怕帶花,因此,減少紅軍的戰(zhàn)斗力;(4)逃兵多;(5)影響工農(nóng)群眾,減少他們加入紅軍的勇氣。
乙、解決的辦法
(一)軍政機關再不能像從前這樣對衛(wèi)生機關不注意,以后各種會議應該充分討論衛(wèi)生機關的問題。
(二)衛(wèi)生機關的組織應特別使之健全,辦事人要有能力的,不要把別地方用不著的人塞進衛(wèi)生隊去,并要增加辦事人達到照料完備之目的。醫(yī)生少和藥少的問題,要盡可能設法解決。對于醫(yī)生要督促他們看病,詳細一點不要馬馬虎虎。
(三)官長特別是和士兵接近的[問想]連上官長,要隨時看視傷病兵,送茶水給他們吃,晚上替他們蓋被窩,他們覺得冷,要替他們想辦法,如想〔向〕別人借,增加衣服,以上這些招護〔呼〕傷病兵的方法,要定為一種制度,大家要實行起來,因為這是最能取得群眾的方法。
(四)對行軍時,沿途落伍的傷病兵:
(1)禁止任何人對他們的怒罵或譏笑;
(2)傷病兵讓路的時候,要好好對他們說,不要一把推開他;
(3)無論哪一個部隊或機關,凡有因傷或病落伍下來的,不論是戰(zhàn)斗兵非戰(zhàn)士,均要立即派一個人去招呼他,他如其〔系〕重傷病,并要詳盡設法雇夫抬來;
(4)每次行軍,后主〔衛(wèi)〕要耐勞帶上病傷兵,必須要時還要替他們背回槍彈;
(5)發(fā)給傷病員的零用錢,要酌量傷病的輕重,輕〔重〕傷病者要比重〔輕〕傷多給一點,調養(yǎng)費一項,對于特別重傷重病,應該不分官兵夫一樣發(fā)給;
(6)傷病兵(衣服被窩問題),除公家置備外,還須在各部隊中官兵中發(fā)起募捐,此外還應該在各部隊中發(fā)起募款,這不僅增加了傷病兵的零用餞,而且而〔還〕是喚起全軍互助濟難的好方法;
(7)蛟洋醫(yī)院許多缺點,應該有計劃去糾正。此外還應該在閩西工農(nóng)群眾中,發(fā)起募捐(衣服現(xiàn)款糧食等),以密切連系工農(nóng)群眾與紅軍。
八紅軍軍事系統(tǒng)與政治
系統(tǒng)的關系問題
(一)在高級積關政權沒建設以前,紅軍的軍事機關與政治機關,在前委的指導之下,平行地執(zhí)行工作。
(二)紅軍與群眾的關系,
(1)凡有全軍意義的事項,如發(fā)布政綱等,軍政機關〈會〉銜發(fā)布。
(2)群眾工作如宣傳,組織群眾,建設政權,以及沒收處罰,捐款,審查,募捐,濟難等事之指揮監(jiān)督,在地方機關沒有建設以前,均屬政沿部職權。
(3)凡沒有建立政權機關的地方,紅軍政治部即代替地方政權機關,至地方政權機關〈建立〉為止。凡地方〈政權〉機關已經(jīng)建設的[機關的]地方,應于使地方政權機關獨立處理一切事情,在群眾鞏固其信仰為原則。只有在地方政權機關還不健全時,及紅軍與地方事有關系的事項,得用地方〈政權〉機關和紅軍的政治部會銜處理之。
(1)幫助地方武裝與發(fā)動,這個責任是政治部的。幫助地方武裝的軍事訓練及戰(zhàn)時的作戰(zhàn)指揮,這個責任是司令部的。但盡可能的經(jīng)過地方政權機關的路線,極力避免直接處理之。
(三)紅軍里面用人行政軍政兩機關各有孤立的路線。彼此有關系時,如人員等之互相周動,消息之互相傳達等,則用公函平行通報。
(四)禮節(jié)及軍風紀之執(zhí)行,軍政兩系統(tǒng)互相間均應用階級服〈從〉原則,不得借口系統(tǒng)不同,有所怠慢或不服從指揮。
(五)凡給養(yǎng)衛(wèi)生、行軍作戰(zhàn)宿營等項政治系統(tǒng)應接受軍事系統(tǒng)的指揮?!捶舱斡柧毤叭罕姽ぷ魇马?,軍事系統(tǒng)應接受政治系統(tǒng)之指揮〉。但指揮的形式,[但]只能直達對方機關里頭的從屬機關〈總務科或副官處〉等。
(六)凡紅軍的籌款指揮及政治工作用費之決定與支出,均屬于政治部,軍事機關不得干涉〈取款的手續(xù),政治部直接軍需處〉,黨部用費向[支]政治部支給。
(七)軍事機關的一切命令,除政治委員須副署外,政治主任為〔無〕須署名。政治機關的一切命令,政治部單獨行使,政治委員無須副署[的]。
根據(jù)一九三七年底,一九三八年初毛澤東審閱過的抄件刊印
注 釋〔1〕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共八部分。 1930年4月刊印過。中央檔案館還保存有一份抄件。1937年底、1938年初毛澤東又予審閱,并對決議的前三部分作了個別文字的修改。1942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印的《六大以來》收入了這個決議,印成九部分,個別文字略有不同。本選集根據(jù)毛澤東審閱過的妙件刊印,文中錯字、漏字按館藏抄件校訂,順序號不一致的地方,作了統(tǒng)一編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