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像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經所說的,縱使世界給我很多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意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這反映了一種愛國的堅定的價值信念和一種堅定的價值追求。
在我們國家,我們中華民族遇到一些外敵入侵,遇到一些災難的時候,我們要有一種愛國的一種信心,要有一種愛國的意志,要有一種愛國的信念。就像毛澤東在1935年《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當中所提到的,他講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這種決心,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實際上就表達了我們在愛國這方面不但要有決心,不但要有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信念和一種意志,這種信念和意志,實際上是深深的植根在每個人心目當中的在處理個人和國家關系上的一個最基本的一個價值判斷。
那么這種價值判斷,實際上不光是在我們現實的需要,從我們的歷史上來講,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種傳統(tǒng)。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堅定愛國的價值信念,需要有一種健康的民族心態(tài)和科學理性的方法。在培養(yǎng)健康的民族心態(tài)和科學理性的方法方面有兩點內容需要我們銘記。一是要避免民族的排外主義,避免盲目的愛國,堅持理性愛國。愛國固然有這種情感的因素在里面,固然需要一種強烈的情感。但是更重要的,這種科學的愛國,這種真正的愛國,它是一種理性的愛國。所以這種理性的愛國就要求我們不要走向偏激,不要走向極端,不要走向一種狹隘。在歷史上,我們曾經反對過大國沙文主義,那么我們也要反對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健康的民族心態(tài)是愛國作為價值信念的一種外化,是它的一個具體的表現。
第二個方面,愛國還要有一種科學理性的方法。一個具體表現,除了要避免民族的排外主義之外,還要避免民族的虛無主義。民族的虛無主義在我們歷史上,因為東西文化的交流,因為東西文化的碰撞,有的時候表現的比較明顯。在一些人的觀念當中,在百年前所形成的對于西方文化的一種盲目的崇拜,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這樣一種心態(tài)在現在還沒有完全擺脫,在一定意義上講,有一些人一味的迷信外國,特別是過分的迷信所謂的普世價值,所謂的人類共同精神,忘記自己民族文化之根,忘記自己的國家,忘記自己的祖國,忘記自己的發(fā)展,自己的成長,自己的成就,最深切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歷史,在于我們的文化,在于我們的國家。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健康的民族心態(tài)和科學理性的方法需要我們避免,除了避免民族排外主義之外,還要避免民族虛無主義。
那么堅定愛國價值信念的第三個具體的表現,就是要把愛國的這樣一種價值觀,從我們的價值觀念層次要轉化為行為層次,轉化為行動層次。它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就是把愛國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實際上愛國這樣一個話題,這樣一個概念,它有著很多抽象的內容,但是實際上它又是很具體的。愛國并不神秘,它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近。所以堅定愛國這種價值觀念,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做起,在做好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做好我們自己的一些小敘述,然后把小敘述擴大到一種大的敘述。從關注個人的這種命運,到關注國家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前途,關注國家的命運,那么把它們聯系起來,這樣一種聯系起來就使得我們個體能夠深深的融入到我們的社會發(fā)展當中,融入到我們國家發(fā)展當中。個人的利益和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也就統(tǒng)一起來了。
只有這樣,我們的個人利益也就會避免個人發(fā)展過程當中片面的追求個人利益,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對立起來的這樣一種思想傾向。簡單來講,愛國實際上它是從我們每個人生活當中愛我們的家園,愛我們的家庭,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每一件事情,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這些都是愛國的一個具體化,是它的一個表現。個體和群體,個體和國家之間是一種辯證的一種統(tǒng)一的關系,只有把這個關系處理好了之后,我們才能真正的從我們自身出發(fā),從我們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從我們的本質出發(fā),從每個個體出發(fā),來做好愛國這樣一件事情,把愛國的一種價值觀念轉化為愛國的一種實際行動。
這也就是我們講愛國的時候最需要強調的一點。我們中國人通常非常善于理論思維,也善于講一些道理,但是實際上我們的道理和我們的生活之間是不應該分開的,也不可以分開的。我們所倡導的“知”,與我們所要推廣的“行”,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只有把“知”和“行”統(tǒng)一起來,我們才能夠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愛國問題上也同樣是這樣一個道理。這是我今天要談的第三部分的內容。
今天的交流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