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穿靴戴帽。突出表現(xiàn)為套話連篇,既要“開頭戴帽”,又要“結尾穿靴”。公文寫作中存在的套話是一種歷史的流弊,它使公文變得拉雜冗長,空洞無物,向來為人們所反對。這種套話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水份”太大,用很多文字卻傳達很少的信息,甚至根本不能傳達任何信息?;蚴且恍┛斩吹臈l條,或是一些枯燥的概念;或是開頭“戴帽”,或是結尾“穿靴”,等等,不一而足。例如寫總結報告,不論有否必要,都要在開篇寫上“在××××以來的大好形勢下,在××××會議精神鼓舞下,認真貫徹了××××精神,反復學習領會了××××文件。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的重要意義,從而大大提高了貫徹執(zhí)行××××的自覺性。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狠抓了××××,做到××××,取得了××××”等一系列冗辭贅句,以致于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和僵死套路。這種套話還表現(xiàn)在諸多評價性語句上,例如會議總是隆重的,閉幕總是勝利的;班子總是團結的,決策總是英明的,贊成總是一致的;講話總是重要的,分析總是深刻的,闡述總是高屋建瓴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總是充分的,對工作的促進總是極大的;措施總是得力的,成就總是巨大的;成績總是在領導關心下取得的,問題總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讀來令人感到籠統(tǒng)空泛,索然寡味。
六是虛張聲勢。實用性是公文的精髓所在。公文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實用,能夠切實解決問題。公文的實用性決定了它必須言及其實,言及其義,樸實無華,實實在在,來不得半點浮夸藻飾,虛情假意。但目前我們看到有些單位所制發(fā)的文件,在談到今后的工作設想時,動不動就是什么“大舉措”、“大行動”、“大開發(fā)”等;當談到具體問題時,動不動就是“特大項目”、“特大影響”、“特大效應”;在總結工作成績時,什么“四大舉措”、“六大創(chuàng)新”、“八大變化”、“十大成果”、“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等等。當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看內(nèi)容如何,只要職務帶個“長”字,他的講話就是什么“重要講話”甚至是“重要指示”,這是很值得研究的。所謂“重要講話”,按理說是指那些內(nèi)容重要、意義重大,具有戰(zhàn)略性、前瞻性、創(chuàng)造性和真理性的講話。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不講職務、不看內(nèi)容,只要帶“長”字的講話就是“重要講話”,那么實際上也就沒有真正的“重要講話”了。講話重不重要,關鍵是要看其內(nèi)容,而不是靠“說”出來的。實際上,對領導同志的講話要不要冠以“重要”二字,還是應當務實一點為好。當年吳官正同志在擔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的時候,有一次到《大眾日報》去視察,就省委領導同志活動的報道問題“約法三章”:“省委領導的講話,從我開始,在報道中不要說‘重要講話’,把‘重要’兩個字去掉,講話那么多,哪有那么多重要?。?rdquo;這段話講得是多么切中時弊,又多么深刻有力,令人拍案叫絕。
那么,好的公文文風應當符合什么樣的標準呢?
一是實實在在。就是要據(jù)實而書,以“管用”為本,把公文寫得實實在在。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浮的話,講有感而發(fā)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這就要求我們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分析問題要客觀、全面,既要指出現(xiàn)象,更要弄清本質;闡述對策要具體、實在,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則是、非則非,既不夸大成績,也不掩飾問題;要深入淺出,用樸實的語言來闡述深刻的理論;要有感而發(fā),情真意切,不矯揉造作,故弄玄虛。講究“據(jù)實而書”,摒棄“華浮之作”,秉筆直書,傳遞真實情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擬定正確的策令,是公文寫作的一條根本原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