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文如其人”,是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進一步引申,文章在某些方面也和“人”相似,具有表征外貌的“文”形,具有表征性情的“文”風,具有表征品行的“文”品,具有表征膽識的“文”膽,還有“文”眼。著力修煉五“文”,公文寫作的實力和水平必將大增。
修煉“文”形。初寫公文,難在起筆,難在不知如何落筆,此時借鑒已有的文件或類似公文,可解決落筆的問題,實現(xiàn)快速入門。做到這一點,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背”,每種類型的公文“背”一到兩篇,遇到某種文種的公文寫作,按照既有的格式和結(jié)構(gòu)落筆成文就相對簡單多了。“文”形的修煉,對于公文迅速布局謀篇有良好的效用。但是,這里要注意的是,寫作初期可以按照模板的格式來,要想寫出優(yōu)秀的公文,還需要推陳出新,在章法方面深研,切不可被模板束縛了手腳。
修煉“文”風。有了文形,大體上就有了公文的“樣子”。為了不使公文“徒有其表”,接下來就要錘煉文風。所謂文風就是文章所體現(xiàn)的思想作風。文風與作風密切相關(guān),毛澤東同志更是將改進文風提升到了整頓黨風的高度。錘煉文風,首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堅持實事求是;要深入學習上級的政策或文件,學習其語言風格,領會其精神,結(jié)合工作深入貫徹落實;要加強調(diào)查研究,力求掌握實際情況;要苦思苦練,虛心請教,向領導、有經(jīng)驗的老同志學習,向優(yōu)秀的成稿學習。起草文稿時,文字表達要力求簡練、質(zhì)樸實在、生動清新,不講重復話,力戒長篇大論套話連篇、空洞無物。
修煉“文”品。文品即人品,人品正則文品高,我國古代杰出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以心術(shù)總文術(shù)”,指的就是先有好的人品才會寫出好的文章。“什么人做什么事”,為文的用心決定為文的立場,決定文章是否品性高雅,是否有正氣。“文”品的修煉需要與人品的修煉同步,要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深入學習黨的各項大政方針,自覺在工作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精神,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文品與人品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修煉“文”眼。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概括內(nèi)容的關(guān)鍵性詞句。文眼也可泛指一些比較出彩、新穎或令人難忘的話語。文眼在文中是靚麗的點綴,有時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有效提升文章的層次和水平。修煉文眼,可以采用“古今中外”法,廣泛涉獵中外文化中的諺語、名言警句、俗語等,實行“拿來”或者消化再創(chuàng)新。同時,要善于運用詩詞格律,著力打磨文章的標題,不僅要有形式美,還要有意蘊美。
修煉“文”膽。文膽乃指文章立意深刻,造詣深遠,內(nèi)涵豐富,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所謂“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膽的修煉,要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需要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知識,需要深入研究政治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各種社會科學以及各相關(guān)行業(yè)領域的經(jīng)典理論并學以致用,不同行業(yè)領域的人員需要著力探尋相關(guān)行業(yè)領域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悟”深“悟”透,對遇到的各種問題要有非凡的見解,并能拿出科學的解決方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