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科羅拉多和懷俄明的印第安人的反抗仍然在繼續(xù),這里居住的是蘇族和夏延族(Cheyenne)印第安人。他們試圖用武力把白人殖民者擋在他們傳統(tǒng)狩獵地之外。在與聯邦政府長達兩年的戰(zhàn)斗中,雙方均有傷亡,這迫使政府不得不謀求和談,蘇族人和夏延族人也都同意了。政府答應在達科多北部的懷俄明給他們一塊很大的地盤,并允許他們繼續(xù)在他們傳統(tǒng)的北部領地上狩獵。政府甚至還同意關閉白人殖民者穿越狩獵地的道路,并且撤出所有在蘇族人地盤上的士兵。戰(zhàn)爭結束了,和平重歸蘇族人和夏延人。
2. 受此啟發(fā),美國政府更傾向于對西部印第安人采取新政策,即為每個印第安人部落劃出一塊地盤,這一地盤被稱為“保留地”。絕大多數保留地集中在今天的俄克拉荷馬州,其他一些在靠近蘇族領地的達科多。政府認為,這一辦法可以用更少的錢和東西把印第安人圈在保留地里,遠離白人殖民者以避免制造麻煩。與原來自由游走于草原獵殺美洲野牛的生活不同,現在印第安人的食物和錢都由政府供給。
為了推行這一政策,政府專門派出官員對印第安人進行游說。為此召開了一個大會,每個印第安部落都派出頭領參加。這些頭領們一個接一個發(fā)言,都說想與白人和平相處,但對于把他們遷移到“保留地”都抱有懷疑??坡?Comanche)部落頭領這樣說:“你們與我們說的那些我都不喜歡。你們說要把我們放在保留地,你們說要為我們建房子。但我不想要你們的房子。我生活在草原上,那里風自由地吹,沒有什么能阻擋明媚的陽光。我所生活的地方,那里所有的一切都能自由地呼吸,我想死在那里,而不是死在高墻內。”
經過反復談判,政府和印第安人終于達成協議:每個部落在印第安人領地內得到一塊保留地,但他們仍然可以在廣闊的南部保留地內獵殺美洲野牛。印第安人同意放棄所有的舊領地,居住在保留地內。作為交換,聯邦政府承諾供給印第安人所有的食品、衣服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同時承諾為他們建學校和醫(yī)院。
3. 印第安人知道別無選擇,因為白人殖民者太強大。印第安人等著政府兌現承諾,等了幾周后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卻遲遲不見政府那邊的動靜:原來華盛頓國會山不同意政府花這么多錢用在印第安人身上,協議無法通過。白人再度為自己制造了困境。當白人殖民者開始潮水般進入協議所同意放棄的印第安人領地時,并沒有得到政府承諾的印第安人再次憤怒了。白種人的進入同時驅走了美洲野牛和其他動物,印第安人無法得到足夠的食物來源。西部官員向政府緊急求援。但國會只要不批準協議政府的補給就到不了位,而憤怒的印第安人已經沒有等待的耐心。新的戰(zhàn)斗開始了。當然這些戰(zhàn)斗只是再次為白人移民者屠殺印第安人提供了借口。
最后,政府士兵終于迫使印第安人遷進了保留地。但士兵們并不能完全圈住后者。一到春天,成群結隊的印第安人還是會離開保留地,繼續(xù)追隨野牛穿越茫茫草原。
幾年過后,越來越少的印第安人能夠離開保留地維持傳統(tǒng)生活方式了,因為發(fā)現野牛已經非常困難。僅僅幾年前還有百萬頭野牛生活的大草原突然變得空蕩蕩。很快,新建起來的鐵路橫穿過古老的村落,涌入的白人不斷聲稱對草地的擁有權。他們在看中的地盤上建立起柵欄,從得克薩斯過來的西部牛仔帶來了成群的奶牛或肉牛,他們驅逐或殺死了美洲野牛。
印第安人試圖阻止對野牛的殺戮。憤怒的印第安人經常襲擊白人獵牛者。但軍隊的力量太強大了。士兵殺死并俘獲了許多印第安人。最后,大多數印第安人放棄了抗爭并回到其保留地成為農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