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要點,要十分重視蘇聯(lián)社會長期缺少社會主義自由、民主與法治這種“三缺”狀態(tài)。
社會主義理應全面繼承資本主義開創(chuàng)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文明成果,確立比之資本主義更高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自由、民主與法治。沙皇君主專制統(tǒng)治420年的俄國,原本盛行嚴密控制、專制獨裁與君治官治,缺少自由、民主與法治。要在這樣的社會土壤中確立社會主義自由、民主與法治,本是異常艱辛的創(chuàng)舉。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執(zhí)政的前六年做了初步探索。這時黨內的自由民主較為正常,對黨的各種決策黨內高層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自由爭論,民主表決。黨代表大會和黨代表會議每年都堅持召開年會,不同意中央決策的可以在大會上做副報告,以提交大會平等審議。列寧還重視黨內民主選舉和蘇維埃民主選舉,重視選民意見,不以黨領導人的意愿強加于選民。列寧十分強調以法治國。除制定1918年第一部憲法外,還先后通過了《蘇俄婚姻、家庭和監(jiān)護法典》、《蘇俄勞動法典》、《蘇俄土地法典》、《蘇俄民法典》、《蘇俄刑法典》等,確保依法執(zhí)政,執(zhí)政有法可依。但是當初為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已出現(xiàn)一黨專政、以黨代政的局面,對社會上言論、出版自由加以限制,連著名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創(chuàng)辦的《新生活報》,因刊登批評政府過于嚴厲鎮(zhèn)壓持有不同政見知識分子的文章而被查封。1918年公布的蘇俄第一個選舉條例已開始對農村蘇維埃代表的民主選舉加以控制。對自由民主的限制勢必造成有法不依,徒有法制,而無法治。1924年列寧病逝后,在斯大林執(zhí)政近30年間,更是大肆破壞社會主義自由、民主、法治。斯大林越來越陶醉于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各種社會科學書刊和藝術作品充滿對領袖的歌功頌德,為斯大林開創(chuàng)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和指定接班制大造輿論。社會科學家和文藝作家的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作自由備受扼殺。甚至一部電影、一個劇本、一本教科書,都要由黨中央主要部門來審定。斯大林親自掌管的政治保衛(wèi)局,嚴密監(jiān)控人民的自由,甚至對人民書信暗中進行檢查。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索爾仁尼琴,就是因為他在家書中流露出對領袖的不滿而于1945年被捕并被判處8年徒刑,刑滿后仍被流放。他以親身經歷描寫勞改營生活的《古拉格群島》一書于1973年發(fā)表后,聲名大震,成為“集中營文學”創(chuàng)始人,生動揭露了斯大林摧殘人民自由的暴政。斯大林破壞黨內民主,把列寧堅持的黨代表大會年會制改變?yōu)橄喔?年、5年甚至13年之久才召開一次,把黨的權力中心從黨代會轉移到中央政治局,甚至由他個人專斷獨行。全國蘇維埃人民代表的選舉,從1936年起表面上規(guī)定普遍、平等、直接、秘密投票,這樣四項民主選舉原則,實際上對民主選舉依然加以控制。各地蘇維埃代表候選人的提名由各地黨委暗中運作,施行等額選舉,更不可能有競選。該由選舉產生的各級黨政機關領導人一概由上級層層任命,或指定之后再進行民主選舉走過場。這種黨為民作主、黨替民作主的體制使社會主義民主徒具形式。斯大林執(zhí)政期間被當作反革命罪處死和判刑者達350多萬人。[5]他持續(xù)進行這樣大規(guī)模的清洗在表面上是打著愛國、衛(wèi)國、維護社會主義的旗號,實際上是捏造證據,逼供聽信,違法亂紀,鏟除異己,確立個人的集權專斷統(tǒng)治,把無產階級專政改變?yōu)橐稽h專政、一派專政之后,進而再變?yōu)橐蝗藢U?。鄧小平?980年8月18日《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這篇重要講話中提出:“斯大林嚴重破壞法制,毛澤東同志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fā)生。”[6](P333)這就是說,在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有較為健全的民主統(tǒng)治,而在東方不發(fā)達社會主義國家因深受封建專制主義傳統(tǒng)影響還是實行專制人治。蘇聯(lián)社會缺少自由、民主、法治這種“三缺”狀況,因斯大林開創(chuàng)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和指定接班制這“三制”,長期難以改變。這是最終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民大眾享受不到社會主義自由、民主、法治的實惠,于是他們寧愿轉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享有起碼的言論自由和民主選舉的權利以及法治的保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